明代的历史背景

2021-11-17 综合 249阅读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败亡。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扩展资料:

明朝经过:

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清兵入关,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