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且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对于这一点,结合课本内容及事例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本第53页关于对我国“孝”文化内涵的变迁粗旁,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很少出错。
传统文化的第二个方面的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课本具体论述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这一点在论述上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遇到问题判断上容易出错。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运用。
首先,从对传统文化的含义上来理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它是中化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即中化传统文化是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是有区别的。例如:中国的传统的绘画与诗歌、散文、楹联、书法及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这表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是从文化的形式上来区分。
其次,从传统文化的作用上来说,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说明中华文化强大的身心力与凝聚力伍稿。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传统节日激起了无限亲情。为什么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共同生活中创造的,所以中华儿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岩橘橡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传统文化的向心力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