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化纤史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最初引进的13套重大装备中有几项涉及到石油化工的化纤产品。例如,辽阳化纤厂、江苏仪征化纤厂。
1991年,我在担任国家计委投资司原材料及加工工业处处长时,仪征化纤厂是我国最大的化纤生产企业,厂长任长俊是从辽阳化纤厂调来的,后来相继担任纺织部副部长、中石化副总经理。当时,仪征化纤厂是9个单元,每个单元6万吨聚酯生产能力,以后改造提升到9万吨。
聚酯所需的原材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由邻近隶属中石化的扬子乙烯的一套年生产能力22.5万吨的PTA装置提供。在当时,22.5万吨PTA和6万吨聚酯均属最大规模,设备全部靠进口。那时聚酯和长丝、短丝都是市场的紧俏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上了一批6万吨聚酯和22.5万吨PTA项目。例如,浙江绍兴的地方国营企业浙化联,湖南湘潭聚酯和海南省海口聚酯等,这些企业曾经辉煌一时,可惜的是,后来在发展大潮中装置显得落后,有的破产了。
这段时期,外商投资的化纤原料企业也纷纷建设起来,例如珠海美国阿莫科公司的22.5万吨PTA(现在归BP公司了)、厦门的台资企业翔鹭等。一批民营的化纤企业也成长起来,并且以江浙一带居多,例如浙江荣盛石化、浙江恒逸化纤、江苏三房巷等。
后来一些民营化纤原料生产企业居然超过了国有大企业,当年鼎盛一时的仪征化纤已经不再是行业的龙头老大。而民营企业浙江恒逸的聚酯年生产能力达到370万吨,超过了仪征化纤。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生产装置的国产化和生产规模的大型化起了重要作用。在1999年之前,60条聚酯生产线全部是引进的,后来大力抓了化纤装备的国产化,单套聚酯的生产能力可达30万吨,仅国产化后价格的降低就至少为企业节省1000多亿元的投资。
同时,还向印度出口了900吨/日生产能力的聚酯装备。
2002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拨专款支持作为聚酯原料的PTA的国产化研发,我国已经成功研制了年产百万吨级的生产装置,最大可达到年产150万吨,设备价格降低了40%。民营的逸盛石化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TA生产商,年生产能力达到1350万吨。
中国一跃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同时也是化纤设备的重要生产国,这才使化纤占了全部纺织原料的80.4%,不再与粮争地。
扩展资料:
化纤的发展情况
随着全球化纤生产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中国化纤产量占据全球总量的60%以上。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全面完成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