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的繁殖方式 :
蚂蟥在生长过程中,只是偶尔才有机会吸血。每次的吸血量很大,是它的一项重要的蚂蟥适应性,体内的食物贮存是蛭类生长发育的关键。
1.蚂蟥体内的食物贮存
蚂蟥有许多对嗉囊和盲囊向两侧伸展,占据了体内大部分空间。嗉囊是存储血液的器官。蚂蟥吸入的血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2.5-10倍。这些存储血液在数个月内依靠一种共生的假单孢杆菌慢慢的消化。举例来说,一条干重128毫克的医蛭,以此取食640毫克(均以干重计),在200天内消化并通过排泄、失重524毫克,剩余的116毫克已经进入到蛭体组织内,如果不取食,还可利用这些物质生活100天以上。所以,医蛭即使每年只取一次血,也不会饿死。
在嗉囊中有血液,长时期内,蚂蟥利用的能量大都由蛋白质分解而来,饥饿时,水蛭利用贮藏的糖和脂肪。嗉囊在吸入大量血液后膨大,但大部分水分伴随着大量的盐分随即通过肾管而排出。在山蚂蟥吸血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体表有一层清亮的液体。医蛭嗉囊中的血量在最初十天内减少40%以上。血红素立即还原。但是红细胞在一段长时期内(可长达一年半)保持新鲜而完整,甚至在取食后经数星期,仍可以分清楚白细胞和病原体。像这样缓慢的、受控制的红血球溶解,显然是不平常的。
2. 蛭类的生殖
从刚孵化出的幼蛭开始饲养,经过5~6次吸血,历时14~19个月的生长发育,有些个体开始性成熟。性成熟个体由于生殖腺发育成熟而变大,使环带区变大,外表可见环带区灰色的生殖腺组织。雌雄性生殖孔在身体前1/3段的31/32~36/37环间,交配时两个体完成异体受精过程。交配一般发生在早上或夜间。交配后过一段时间开始产卵,产卵时身体前段肌肉缓慢地不断收缩,雌性生殖孔开始也缓慢地排出一些透明的粘液小泡,随着粘液小泡变多,把生殖环带区绕成一圈,最后排出一些黄色的粘液(精液),排完后,生殖环宽区变小,身体前段向后退缩,而排出的卵袋表面粘液固定不动。用前吸盘把卵袋的小孔封住,就完成产卵过程。
产卵一般也在早上或夜间进行。产下卵袋一个,产后的亲蛭仍在卵袋旁边。卵袋为长椭圆形。卵在卵袋内的蛋白营养液中发育,发育成为幼蛭后仍在卵袋内活动,并用自己的腭片上的锯齿磨破卵袋壁,然后钻出卵袋。产下的卵袋23~29d后,孵化出幼蛭。一般一个卵袋孵化出10条左右幼蛭。刚孵化出幼蛭平均体重63.06mg[1,5,6]。
3.蛭类的生长发育
以菲牛蛭为例:从孵化出的幼蛭经14个月时间,吸血5,6次,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第1,2,3次吸血为幼体阶段,第4次吸血后进入亚成体阶段,第5次吸血后,部分个体达到性成熟,有的个体第6次吸血后进入性成熟。生长曲线是一跳跃曲线。
从幼体开始室内饲养直至性成熟,在活兔身上吸血6次。其中幼体阶段第1~3次,第4次吸血后进入亚成体阶段,环带区变宽,色变灰,标志幼体结束,进入亚成体。第5次吸血后逐步进入成体阶段。当环带区在生殖孔附近出现米黄色颗粒时,标志着性开始成熟。第5次至第6次吸血之间开始产卵袋,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历时14个月。室内饲养吸血蛭类,吸血是唯一营养物质来源,对其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孵化后的幼蛭,第1次吸入血量是体重的2倍多,第3个月才吸第2次血,吸入血量是体重的4倍多。第5个月才吸第3次血,吸入血量是体重的2倍多。第8个月吸第4次血,吸入血量是体重的3倍多。第11个月吸第5次血,吸入血量是体重的3倍多。第16个月吸第6次血,吸入血量是体重的1倍多。第5次吸血后,第6次吸血前后,个体逐步开始产卵。生命周期共吸6次血,共吸入约12.5g/条 血量,第4,5次吸血阶段是蛭类生长发育重要阶段,是动物繁衍后代的生命阶段,也是体重增长,体形明显变大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为生殖作好准备。每次吸血使菲牛蛭体重大大增加,使生长动态曲线直线升高,生命周期有5,6次升高,呈现出跳跃式生长动态曲线,跳跃升高最大的是第4,5次吸血后。
比较蛭类生长动态曲线有两类模式:一类是连续生长动态曲线,这类生长动态曲线较平滑,这些蛭类每次取食量不大,而且较经常有机会取食,消化较快,因此,生长动态曲线较平滑。另一类是跳跃式生长动态曲线,如吸血种类每次吸血的时间间隔相当长,有的达到几个月,表明在其生活的环境周围不易有机会吸到一次血。生命周期吸血量是性成熟个体体重的3倍,即生长1g蚂蟥要3g血作为食物。生长过程为跳跃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