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制版厂员工的选拔相当严格,不必说身高和视力的硬性要求,笔试、面试也样样不少。听说笔试既有高中的文化课程知识点考核,也有一些脑筋急转弯类的题目,还有一些心理测试题。
而且,过了初选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随之而来的培训阶段还会有淘汰。层层选拔下来,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运城人对制版厂的趋之若鹜,那是因为当年制版厂的效益是真的好,能在制版厂上班,说出来都是无上的荣光。后来制版厂开设了制版学校,很多人直接送孩子去学习,就是为了毕业了去制版厂上班对口。
据说当时制版厂员工的待遇,几乎吊打全运城,在运城平均月工资都是几百的时候,制版厂的员工可以拿到数千元,而且逢年过节什么油米面水果等福利也很多,说拿到手软也不为过。
制版厂的高待遇来自于当时的高效益。据说当时活多的根本做不过来。什么甲方霸霸不存在的,客户都是主动提前先付款,交完现金后还要排队等候,而且还要等上一个多月后才能拿到自己的版辊。更有甚者,派出业务代表吃住在运城制版厂内,专门催活儿盯活儿。
当外人还不知电脑为何物时,运城制版厂已经装配了不少苹果电脑,而当时一台苹果电脑的售价要数万美金。
(网图)
以运城人为主,是制版厂用人的一大特点,这点小编深有感触,当时毕业听说招人,坐着火车屁颠屁颠去了天津,虽说身在天津,但是周围的员工几乎都来自运城,总有一种未曾离开运城的感觉。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然后做了稿件设计,也就是在学习的那个阶段,有幸见还在使用已成为古董的苹果电脑。
▲当年制版厂工作时候用的电脑
而就在在天津的那段时间,慢慢的对制版流程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被人问起制版厂是不是做预制板的时候,也能略显专业的解释上一番,看见包装袋也大致知道能用几根版印出来。
当时特别崇拜车间里的电分,钢笔抠图行云流水,图片的网呈搂一眼报出来的数字也八九不离十,当然这些本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都是时间与经验的积累。
后来又去了北京的办事处呆了一段时间,跟着业务员跑了不少的印刷厂子,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某牌子方便面的包装版辊就是我们制作的,制版厂在这方面向来低调,不入此行,很多传说鲜为人知。
▲当年坐公交的一些票据
似乎从小编那个时候起,也许更早,包装印刷版辊的竞争就日益激烈,面对外面更好的机遇,不少老员工选择离开了制版厂,或合作或单干投身制版江湖。
当时也是因为是刚毕业,相对于制版厂运城人的小圈子,还是更向往上海般的喧嚣繁华,于是,在一年后的冬天可耻的当了逃兵,千里迢迢去了上海,只是没想到接下来的工作还是和制版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扯远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时至如今,再听到设计、电分、排版、拼版、电雕、打样等这样的专业术语还是会觉得有点亲切。前些天和在制版厂上过班的朋友聊天,说起制版厂的过往,那些曾经的辉煌过往,似乎又点燃了他无尽话头,滔滔不绝又说起了那些个想当年...
从1984年发展至今,运城制版厂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输送了不尽其数制版人才,以至于在凹版印刷行业流传一个这样的说法,评判一个外地新开制版厂好坏的标准,就是看厂子里面有没有来自运城的工艺。
时过境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制版厂也在慢慢走下神坛,为了江湖地位,也在蜕变中进行着一番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