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刀客为何名声比东北土匪、山东响马名声好?

2020-05-29 综合 399阅读

这段时间,一部《少帅》让很多人知道了胡子,也纷纷纳闷,为啥东北土匪叫胡子呢?还有人说,记着山东的土匪叫做“响马”?都是杀人越货的主,为啥称呼这么多呢?

东北土匪叫胡子与地缘有关

说法一:抢东西在深山里挥霍,时间一长胡子就长了

北方的土匪多啸聚深山老林,为的是防止政府和地方武装清剿,隔段时间出来打家劫舍一番,然后又在老巢挥霍,时间一长胡子长得长了,又没有时间打理,自然就都长着乱糟糟的长胡子,所以当地人一看这种长相的人就是土匪,赶快跑吧,时间一长,“胡子”就成了土匪的别称了。尽管后来土匪知道了这一点,拉了个理发师入伙,好让匪友们注意公众形象,以免打草惊蛇,但为时已晚,一直延续至今。

说法二:胡子来源于“胡人”

《汉书匈奴传》曾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其实,“胡人”的说法出现很早,战国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既有胡服,那么穿胡服的定是胡人了。

西汉政治家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句子。这里的胡人,指的是匈奴人,或者说主要是指匈奴人,也包括那些敢和汉室作对的其他少数民族,比如东胡,它因居于匈奴人之东而得名,也就是匈奴人东边的胡人。东胡的后世,便是鲜卑人和乌桓人二族。

胡人,狭义也就是指匈奴人,后泛指北方游牧民族,而东北为主要居住区。

解放前,山东的响马东北的胡子,在军阀混战的中国名号相当大,当时军阀混战,列强割据,加上自然灾害,山东各地民不聊生,加上官府苛捐杂税,很多种地的农民被迫讨饭或者进山当匪,那为何将当时的土匪叫做响马呢?

响马名称的由来?

响马实际上很大一部分组成是破产的农民,如著名的隋朝末年瓦岗寨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秦琼,家乡就在山东济南历城柳埠镇秦家庄,那是一个土地贫瘠,几乎全是山地的小村,遇到灾荒,加上官府欺压,常被迫为匪。

抢劫最多的对象往往是往来的商队,据说是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还有种说法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故称响马。

最后一次山东响马犯大案当属孙美瑶发动的轰动国际的临城劫车案,当时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山东响马与东北胡子的区别

东北很大一部分人是山东闯关东过去的,说到东北胡子最出名的人物当是“座山雕”张乐山,张乐山是山东人,当时在山东生活不下去,被迫前往东北谋生,被堂哥带到东北伐木卫生,后受尽人情冷暖,加入土匪。

张乐山

座山雕有三绝,据说是枪法绝、眼睛绝、腿绝,凭借出色的本领成为当地有名分匪首。

因为东北土匪的祖师爷们(不得不说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当初劫掠时,为了起恐吓作用或者避免被人相认,所以身穿奇装异服,挂着红色的假胡须。其实说白了,就是怕人被认出来。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胡子也成群结队地四处劫掠,到了后来就被称做“绺子”,按各股匪首所报“字号”的不同,每股绺子的名称也不一样,例如“一铁鞭”、“草上飞”、“桑大刀”、“凤双侠”等等等等。

绺子

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那些土匪们,抢完东西之后,就在深山里挥霍,时间一长自然胡子就长了。这也是一种说法罢了。

那么山东为何称“响马”呢?看过《水浒传》的人,应该明白,山东是出绿林好汉的,无论是梁山一百单八个好汉,还是隋唐时期的瓦岗英雄,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于山东的。说好听点,叫绿林好汉,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土匪。

山东地区

之所以称“响马”,就是指拦路抢劫商旅的强盗,劫掠时候,喜欢放响箭。响箭一响,马匪就会杀出,抢劫货物辎重。不过也有人说,山东的马匪在出去劫掠时,马脖子上要挂满铃铛,达到一种震慑的作用,一般人听到响声,第一反应就是“响马”来了,于是望风而逃,然后马匪就兵不血刃拿下物资。

响马

山东历史上有多次农民大起义,所以也有人把响马为英雄好汉的代名词。不过那时候的农民起义军都和土匪差不多。

东北称“胡子”,山东叫“响马”,陕西则是“刀客”

而之所有会有“天下响马数四川”这句口号,和历史上四川人造反精神强有关,而且四川的马匹也不少,最为壮观的是,四川响马一出动,动辄成千上万匹马于崇山峻岭中驰骋,狼烟滚滚,铃铛声响彻云霄,即使相隔数十里,都能听到和看到,堪称惊天动地,也令官府和士兵闻风丧胆。

陕西“刀客”

说起陕西刀客,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虎城,此人便是陕西刀客出身,刀客之所以被称为刀客,是因为他们总是随身带着一把名叫“关山刀子”的武器,关山刀子长约三市尺,宽一寸多,形制特别。刀客在官府的眼里自然都是凶狠手辣,不服管教的,但在普通民众眼里,他们却是以豪侠为人们所称赞,因为他们常常给受了冤屈的人们主持公道,甚至不需要任何报酬,哪怕牺牲了自己的姓名也毫无怨言,只要事后供一席茶饭即可,壮哉!

总的来说,刀客大都是出身穷苦、武艺高强,最重要的是有冤不得伸者。他们普遍追求公平正义,喜欢行侠仗义,所以在清朝末年的社会大变迁中,刀客们发挥了重大作用。

晚清革命党在屡次失败中,总结出了八字箴言“手无刀斧,何以反清”。刀客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还有不错的群众基础,所以对于革命党来说,刀客是一支不容忽略的重要力量。

1905年,同盟会成员井勿幕从日本回国,在陕西筹备革命运动,并介绍多名刀客首领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陕西著名刀客严飞龙曾向革命党人保证:

“你们将来起义的时候,就把这黄河两岸全交给我,我以两千人响应,包打先锋。”

后来,陕西革命军在黄河边与清军作战时,严飞龙及其部众被编为秦陇复汉军第十标。严飞龙联合渭南的几伙刀客,作为先锋由大庆关渡河,迅速光复晋南各县,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使得革命军摆脱了经济困境。在刀客的帮助下,陕西的革命迅速呈现出燎原之势,而刀客中也涌现出许多爱国将领,最出名的就是杨虎城和李虎臣二位“虎将”。

不过刀客们由于缺少政治目标,又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致使其在参加革命后,有一小部分人最终沦为军阀或其爪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西北民众心中,那个手持关山刀子,行侠仗义的形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