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考什么学院了!几十年来,中国高中一直在实施文理分科教学、考试的制度,所以,常听到人们对文理科学习及其学习者的一些说法:如,女孩子更适合学文科,学理科不行才会去学文科,学理科的孩子聪明、头脑清晰、动手能力强,考大学理工科可选专业多,理工科毕业生职业选择更宽泛……
其实,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全在于自己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人云亦云只能带来更多困惑。
高二分科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因为喜欢文史地,希望自己将来考中文系或图书馆系,工作后既挣了钱又不花钱随便看书,多好!但是,我最终学了教育,做了教师。当时没有失望,因为上了好大学;现在没有后悔,因为这份工作让我学习到如何做人做事,体会到价值感。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火箭的父亲和教小学生的母亲从来不曾建议过什么,一切让我自己看着办。
回顾自身经历,只为引出我对当今学生文理分科学习的一些感触:
其一,现代社会的智力观不再是一元化,不能再单以数理逻辑智能高低去说明一个人聪明与否了。智能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才能或本领,以及迅速有效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多元智力,而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我们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发现自己的长项与短项,发挥优势,谁都可以有上佳表现。
其二,中小学生的学习不宜早早与未来的文理定向挂钩,家长也不宜凭个人判断百般诱导孩子。每个学科都能够丰富一个人,发展一个人。同时,追求成就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结交更多朋友、满足家人期待等,都可以在学习动机的结构图中。顾此失彼,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愿望降低、后劲不足。对那些只为父母学的孩子来说,学习就成了巨大的压力;那些只为将来求职方便而学的孩子,将来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也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此外,过早地分科,会使学生远离左右脑同时开发,甚至让自己的某些潜能永远成为死火山。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文理储备兼收并蓄的学生不是会有更多机会吗?多方面才艺不是会给人生带来更多愉悦和自信吗?
其三,不管学文学理,选择责任都应落在学生自己身上。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有些家长坚持认为专业与职业、职业与阶层、阶层与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与机会、机会与收入等等,这些都是画等号的,并要求孩子一定要走大人选出的路。一些听话的孩子最终发现自己不喜欢所学科系,干不来那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缺乏独立思考、创意表达的能力,不擅长沟通和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出现学习危机、职业危机,甚至引发生活困扰。
所以,学生要为自己投资一些时间,仔细思索自己究竟“要”什么?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拥有”什么资产?自己“期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如何“做”才能成就自己?在真正迎来文理分科选择时,这些思考将帮助学生进一步做自我评估,稳步推进每一阶段的学习进程。(朱虹 ) (本文来源:南国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