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怎样用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树立理想

2022-04-13 教育 110阅读

  一、强化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

  1、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和学习。

  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理论,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2、道德观教育应与人生观教育结台起来。

  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激励人们热切追求某种完善的社会道德关系和理想人格,激励人们以某种道德责任感履行社会义务.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使人们的道德境界超出世俗偏见和平庸观念,帮助人们比较自由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因此加强道德观教育首先必须强化人生观教育。

  3、道德观教育应与审美观教育结合起来。

  美有助于加深对道德情感的体验以及对道德行为所创造的美满与和谐的感受,能够激发人们追求道德美的愿望与动力.实际上追求美的过程,就是道德境界升华的过程。

  因此,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教育首先要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不但要从社会,集体,他人需要的角度去选择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也应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视角。

  二、加强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

  这是解决愿望与行动的矛盾,实现道德理想最有效的途径.作为大学生在道德修养上不仅应知道做什么,而更重要的在于知道如何做.许多大学生都想公正无私,宽容大度,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但一接触到具体实际问题,就无法战胜自己,把握自己,更谈不上克服困难.能接受赞扬与肯定,却顶不住风险与误解.虽然面对正义之路,却不敢迈出坚定的步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践行能力。

  1、要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面对生活,观察生活,客观地分析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要看到社会生活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复杂多变的;既不能只见光明不见黑暗,也不能只见辉煌不见脸恶.无论是盲目乐观还是妄自菲薄,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在引导大学生辩证地分析真善美,假恶丑存在的过程中,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道德现象,正确地选择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不应善小而不为,不应恶小而为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

  2、培养大学生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与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制止侵害行为,既需要勇气叉需要智慧,既讲勇敢又讲战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和技能,培养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3、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引起心理不平衡的因素越来越多,诸多的失衡不能及时调整,就难以找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正确位置,难以摆正社会,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易走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误区、

  因此,在现实道德生活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见贤思齐,反躬自省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及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主持正义的自控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

  三、加强道德修养。

  人们的道德修养需要经受一定的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

  1、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要做到”自省”.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按照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造,即通过思索,检查,找出差距和不足.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要勇于自责.自责就是自讼,即针对已经形成的过错,进行自己责备自己的修养方法.俗话说,就是跟自己”打官司”.要达到”慎独”的境界.这就需要大学生必需在实践中身金”。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满着积极与消极,美和丑的对立和斗争.在这样复杂的现实面前,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就必须增强批判思维的能力,分清正邪,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封建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侵蚀,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

  3、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

  英雄模范人物是我们时代理想人格的化身,在他们身上体现崇高的品德,给人们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他们的思想和光辉业绩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是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充实自己,不断鞭策自己。

  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市场经济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影响具有”双重效应”.这就要求我们道德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要及时补充时代变革带来的新课题.因此,我们要从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及时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作适应性调整。

  1、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视角,对”两课”的框架体系,内容,方法,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2、要认真组织大学生深人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宴施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道德领域人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基础道德文明做起.从小事做起,丛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自身素质,逐步克服当前少数大学生”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眼高手低的恶习.充分发挥社会的调控,家庭的参与和学校的指导作用,协调社会,家长,学校各方面力量,加强综合浩理,多管齐下,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品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3、措施要得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品德的形成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且必须经受实践的锻炼。

  ①请进来走出去,请有关人员到学校做优秀道德事迹报告,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访问,座谈,联谊等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道德体验,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如开展讨论,定题辩论,专题演讲,撰写论文等活动。

  ③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将新闻媒体中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转录,加工制作.用作道德教育辅助教材,使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④采取适合青年特点的多种活动和渠道,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品位,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为校园文化的主线。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美德与革命传统相结合,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把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信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