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反思战争教训的同时重建家园。有识之士认为,传统的英美自由竞争的工业资本主义模式,不能解决德国战后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同选择。随后,政府以货币改革为先导,将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通盘考虑,开始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塑和转型。事实证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使德国远离战争、实现长治久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时期,西德经济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这一模式也为国家统一后的经济平稳过渡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将追求公平与公正作为一大宗旨。在完成从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型中,德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分配制度上通过政府干预以更好地克服收入和权力分配上的不公平。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储量丰富外,原料和能源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产量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东南部有少量铀矿。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3。
德国农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农业就业人数占国内就业总人数的2.4%。农产品可满足本国需要的54%。主要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甜菜、水果、葡萄酒、蔬菜等。
德国景色秀丽,旅游业发达,每年接待大量国内外游客,2003年旅游入住人次共2.76亿,其中国内游客入住人次约2.98亿,外国游客约4100万人次。
德国交通运输业十分发达,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全面发展,以公路为主,公路密度为世界之首。
德国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水平较高,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电子、钢铁为工业的支柱产业。
德国工业结构的特点是:
1.侧重重工业
汽车、机械、化工、电气等工业部门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服装、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光学、航空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2.外向型
国民经济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3.中小企业的作用举足重轻
中小企业在德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在德国,年营业额少于100万欧元、雇员人数少于9人的为小企业,年营业额低于5000万欧元、雇员少于500人的为中型企业。据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公布的数字,全德国共有330多万家中小企业,涉及工业、手工业、商业、旅游、服务等行业。服务行业是中小企业大显身手的地方,工业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占着98%的比例,其中83%为家庭企业。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为德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巨大贡献,是德国经济的中坚力量。研究所的数字表明,德国中小企业营业税占整个企业界的99.3%,提供大约70%的就业机会和82%的培训机会。
德国非常注意培养人们自主创业的意识。政府和金融研究机构联合在中学和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接触和熟悉管理和经营知识,鼓励开公司创业。德意志经济研究所发起一项计划,号召中学9年级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指导下创建微型公司,这中小型公司同其他公司一样被置于市场环境中运行。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和壮大,政府对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为了消除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官僚作风,联邦政府还采取措施优化行政管理程序,简化公司注册手续。
德国各级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作了很多努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竞争日趋激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更需要政府 为其创造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以便把进入国际市场或获得革新资金的障碍减到最小。在德国各地有1000多个经济扶持组织,有国营的、私营的和公私联营的。它们相当于政府与企业间媒介,通过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和项目基金等手段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帮助其掌握管理知识等。在资金方面,中小企业不仅会获得启动资金,现有的企业也会得到技术革新和发展资金。在获得政府拨款方面,中小企业享有优惠待遇。
4.垄断程度高
1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2.5%,占工业就业人数的40%和营业额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