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和日军分别使用的是什么武器

2020-04-26 军事 196阅读

一、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枪,更多的是中国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枪。其中以第11厂、41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制造的为多。该枪初速810米/秒,标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轻机枪。

3、7.9毫米”马克沁“二四式重机枪。

4、7.63毫米”柏克门“冲锋枪。

5、11.43毫米“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

6、7.63毫米“毛瑟自来得”1898式半自动手枪。

7、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仿造过十发驳壳枪。

8、山西兵工厂造的口径为 11毫米毛瑟自来得手枪。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国毛瑟M1932式自动手枪。

二、日本军队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枪。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轻机枪。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机枪。

扩展资料:

中日两国军队武器装备总体上的差异总结:

日本依靠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2亿3千万两白银(含高额利息,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经济利益。

日本将赔款85%充作军费,到1937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备的军火工业、武器装备全部自给、可为其侵略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军备保障的帝国主义强国。

中国由于饱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及支付巨额赔款,经济基础薄弱,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及子弹,而且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装备及作战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则完全依赖向外国采购,一旦在战争中对外军事补给线被切断,武器装备只能随着作战消耗而减少,从而导致了抗日战争中武器装备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两国军队武器装备彼强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日本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军火工业,使得日本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在20世纪30年代就全部实现了自给,并可源源不断地补充战场的损耗。

抗战全面爆发时,日本的钢铁产量是中国数十倍;轻重武器生产量也是中国的数十倍,而中国只有部分步兵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可以仿造自产,还远远满足不了战场的需求,至于重型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武器装备只能仰赖向外国购买。

以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为例,日本当年生产了大口径火炮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制造坦克330辆,中国1辆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汽车9500辆,中国仍是一辆造不了;日本当年生产军舰52400吨,中国连一吨也造不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武器装备之比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