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养兔业发展迅速,为尽量减少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农户可及时地选用药物进行治疗并采取必要的给药方法。但在疾病防治的过程中选用不同的药品和不同的给药方法,直接影响到兔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药物的作用强度。因此,要根据药物的性质与用量、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现将农户养兔应掌握几种给药方法介绍如下。
1 注射给药法
采用注射技术的目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可避免胃肠内容物对药物的影响,能迅速产生药效,用药量准确,且可节省药物。
1.1 耳静脉注射法 兔两耳外缘静脉为注射部位,严格消毒后才能进针。把兔保定好后,将兔耳根部捏紧,使静脉充盈怒张。左手把持兔耳,将其托平并使注射部位稍高,右手持注射器将空气排尽后,针头沿静脉血管与皮肤呈20°角斜刺入,见回血后(若末见回血,可注射少量药液,局部末见肿胀即在血管内),针管放平针头继续深入,左手拇指和食指连耳壳与针座一起捏住,此时放开耳根部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以后,用酒精棉球压住针眼拔出针管并压迫针眼止血。注意:不能将空气注入血管。
1.2 肌肉注射法 选择颈侧或大腿外侧肌肉丰厚、无大血管和神经的部位注射。剪毛消毒处理后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垂直迅速进针刺人肌肉,然后改用左手稳定注射器,右用推动注射器针芯注入药液,注完拔出针头,局部消毒。针头只能进入肌肉三分之二左右,以防折断针头后取不出来,对兔造成伤害。注射要点为"两快一慢",即进针快、注射慢、出针快。
1.3 皮下注射法 选择耳根后面、腹下中线两侧或腹股沟附近皮肤松弛、容易移动的部位注射。先剪毛,再用酒精或碘酊消毒,用左手将皮肤提起,右手将针头刺入被抓皮肤的三角形基部皮下0.8cm左右,将药物注入。注意:针头不能垂直刺入,以防进入腹腔;拔出针头后要对注射部位重新消毒。
2 口服给药法
一种是直接内服,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多种剂型投药;缺点是吸收慢,吸收不规则,药效迟等。
另一种是对于量较少又没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可拌入少量适口的饲料中,让病兔采食。对于易溶于水又没有苦味的药物,可直接放入饮水中饮用。对于拒食的病兔,可用注射器或吸管吸取药液,量不宜太多,不宜过急,应缓慢地注入口腔,待其咽下,再灌入。灌药过程中要防止呛人呼吸道,若发生咳嗽时,先使其头部低下,将药液咳嗽出,待安静后再灌。对于片剂,要研细,放入折好的厚纸中,慢慢倒入病兔口腔,然后喂水服下。
3 胃管给药
对于有异味、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拒食的病兔,可采用胃管给药,即先将开口器置入病兔口腔,由上腭向内转动直到兔舌被压于开口器与下腭之间为止。胃管(可把清洗消毒的导尿管作为胃管)前端涂石蜡润滑油,从开口器中央小孔放入口腔中,送至咽部时,轻轻抽动胃管让其有吞咽动作时将胃管送入食管,然后从胃管内放入药物,完成投药。为了避免胃管内残留药物,需再注入少量生理盐水。灌完药后应先抽出胃管,再取下开口器即可。
4 直肠给药
对于便秘的病兔,可用一根适当粗细的橡胶管或塑料管,一端涂上凡士林或肥皂水,缓缓插入病兔肛门内7~8cm,再把吸有药液的注射器接在另一端管口上,把药液注入直肠。不能马上取出管子,让液体在体内停留一定时间再取出,以软化直肠积粪并排除,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是肠道有破裂可疑时,严禁灌肠。
5 体表给药法
由于外伤、体表寄生虫病、皮炎、皮癣等需要从外部施药的病兔,需单笼饲养,合理选用药物研末或制成适宜浓度的溶液,清洗、涂抹或敷(撒)于局部感染的皮肤、鼻、眼、口及创伤部位等。但需要注意做好个体和环境卫生工作,以防止传染其它兔或误食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