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造钱币分不分官造民造

2020-06-09 文化 87阅读
光绪年间造钱币只有官造。
清入关后,首先在工部和户部设立宝源和宝泉两个中央造币厂,这两个造币厂铸造了清代历朝钱币。 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一些地方造币厂,大量铸造铜钱。有清一代先后在各省设立的造币厂:直隶有宣府钱局、密镇钱局、蓟镇钱局、宝直局、宝德局。山西有大同局、宝晋局、阳和钱局。奉天有盛京钱局、宝奉局。吉林有宝吉局。江苏有江宁府局(宝宁、宝安局)、宝苏局。浙江有宝浙局。福建有宝福局、漳州局。江西有宝昌局。山东有临清镇局、宝济局(宝东局)、莱州局。河南有宝河蜀:湖北有宝武局、荆州府局、襄阳钱局,郧阳钱局。湖南有常德府局、宝南局。广东有宝广局、肇庆府局。广西有宝桂局。四川有宝川局、宁远府局。贵州有宝黔局(贵阳府局)、毕节县局、大定府局。云南有宝云局、大理府局、禄丰县局、蒙自县局、临安府局、沾益州局、东川府局、广西州局、东川府新局、顺宁府局、永昌府局、曲靖府局、楚雄钱局、广南钱局、宁台厂钱局、文山县局。西藏有宝藏局。陕西有延绥钱局、宝陕局。甘肃有巩昌府局、宝巩局、宁夏府局。新疆有叶尔羌局、阿克苏局、乌什局、库车局、喀什噶尔局、宝迪局、宝伊局。***有宝台局。只不过这些造币厂时铸时停,大多没有连续铸造。
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铸行了满文天命汉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铸行满文天聪汗之钱,背有满文“十、一两”,钱文汉译为天聪通宝。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定鼎燕京,户部设宝泉局,工部设宝源局,铸行顺治通宝钱。顺治二年,各省陆续奏请开铸。 在顺治年间,地方钱局常有变化,根据顺治通宝钱的变化,钱币学界称其为顺治五式。第一式是光背,少量有背星纹。第二式是背面一个汉文局名,计有户(户部宝泉局)、工(工部宝源局)、临、宣、延、原、西、同、荆、河、昌、宁、浙、东、福、阳、襄、蓟、云等。第三式是顺治十年铸行一厘钱,背文有局名汉字和一厘,共计有17种:户、工、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福、阳、云。这式钱中一厘是指准银一厘。顺治十四年,各省铸炉一概停铸,仅留宝泉局、宝源局,钱背为满文:宝泉、宝源,这是第四式。顺治十七年,恢复各省铸钱,背文用满、汉文局名,仅宝泉局、宝源局仍用满文,这为第五式。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宝泉局、宝源局铸康熙通宝钱,背满文局名。康熙六年,恢复各省、镇钱局,规定背满汉文局名,共有22种,其中12种与顺治第五式相同,其余为福(福建)、苏(苏州)、南(湖南)、广(广东)、台(台湾)、桂(广西)、云(云南)、漳(漳州)、巩(巩昌)、西(山西),宝泉局铸有一种康熙通宝钱,熙字少一竖,通字走旁为单点,俗称罗汉钱。康熙元年,规定轻重如旧制,康熙二十三年改每文重一钱,康熙四十一年改每文重一钱四分。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铸行雍正通宝钱。背满文局名,有宝泉、宝源、浙(浙江)、武(湖北)、河(河南)、昌(江西)、云(云南)、苏(江苏)、南(湖南)、安(安徽)、黔(贵州)、巩(甘肃)、济(山东)、晋(山西)、台(台湾)、川(四川)、陕(陕西)、福(福建)、广(广东)、桂(广西)。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铸行乾隆通宝钱。除宝河局、宝巩局外,其余局保留,背均铸满文,又新增8局,计有直(直隶)、伊(伊犁)、叶尔奇木、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和田。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铸行嘉庆通宝钱,计有19局,背铸满文局名,计有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黔、伊、阿克苏、东(云南东川府局)。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铸行道光通宝钱,背文局名也为19局。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因财政困难,铸行大量的大钱和铁钱、铅钱。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穆宗即位,改年号为祺祥,铸有祺祥通宝钱,这年十月改年号为同治,故祺祥钱未大量铸行。同治元年(1862年),铸行同治通宝钱,背铸满文局名。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铸光绪重宝当十钱,光绪十三年铸行光绪元宝小平钱。 宣统年间(公元1909-1911年)铸行宣统通宝钱,铸地有宝泉局、云南东川府、库车、乌什等。
清承明制,仍称本朝所铸铜钱为铜钱,顺治年间始定钱法。清廷和地方设局铸造铜钱,钱式在顺治末年以后固定正面汉字钱文,背面满文纪局。咸丰年间为筹措军饷,清廷改铸各式不足值的大钱,地方省局竞相仿铸,面值大小,轻重多不相同,制钱越于衰微,最后为机制币所逐渐取代。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