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 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