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5000字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0-08-28 综合 75阅读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
主要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指
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制度缺乏完
整性和前瞻性、内控观念滞后和人员素质较低、监督缺乏权威性等
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从强化会计内控机制和监控体系上提出了相
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存内部控制;前瞻;会计信息
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监控的第一道防线,健全有效的银行会计
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首要内容,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商业银行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虽说随着我国
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改革的完善,但是商业银行会计系统的形势
仍很严峻,会计犯罪案件仍不时出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
行的会计内控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重新思考和分析。本文将对此问题
进行具体探讨。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
银行会计信息不真实主要表现在收入、支出的财务信息上,多
计或少计收入,该提折旧的不提,该摊销的不摊销。在营业费用方
面,人为调整费用指标,弄虚作假。另外,还存在着设立账外账的
现象。工作中的疏忽行为,办理业务时发生的错误也会带来会计信
息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以不真实
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会造成统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报表难以反映银
行面临的风险,预警指标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一方面削弱了会计
本身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效用,另一方面也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重
大的风险隐患。
(二)会计内控制度缺乏完整性和前瞻性
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制度分散于会计复核监督、内外账务
核对、会计检查辅导和事后监督等诸多制度之中,没有一个全面统
一的会计内控制度,这样就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内控制度的整体掌握
和运用。同时,随着金融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管理要求的逐步提
高,原有的内控制度很快就不能适应新业务的发展需要,如不及时
进行修正就难免会形成制度上的漏洞,能够轻易形成金融风险。比
如工商银行平利县支行的王忠意挪用联行资金案也经过上级行会计
部门虽然进行过例行的业务检查,但是没有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将工
作深入下去,很少深入基层了解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会计联行管理
情况,因此,对银行会计联行工作的管理状况不了解、不掌握,管
理难以到位,也是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风险观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
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
内部会计控制能合理保证银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经营管理目
标的作用还保留态度。部分管理层存在形式主义,有的银行为了应
付外部检查而笼统地制定几项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很完善,实际根
本不按照制度做或不严格落实执行,也不审查控制制度是否真正有
效。风险管理还相当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对单项信贷风险比较
重视,但信贷风险的管理还相当落后,对经营中面临的包括信贷风
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
略风险、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类风险根本没有进行全面识别和评
估,没有对各类风险设定限额,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
以承受的限度内。风险管理还没有成为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
银行只能被动应付各种风险。
(四)缺乏权威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可以说是会计部门控制的基础。而目前银行会计过于
偏重核算职能,对诸如现金管理、大额支付凭证审核、经营活动的
合法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等缺乏有效的监督。由于长期以来对银
行会计监督职能重视不够,在这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研究较少,导
致至今也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目前我国商业银
行的会计监督主要采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和审计,辅之以会计工
作等级考核等手段,但实际上这些手段对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监督
和控制职能未能充分体现。这样一是不能对由于行长决策失误造成
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
纠正,从而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力和
职责,软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
(五)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和会计工作
能否安全开展的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同时在新时期,很多新准
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
进行专业判断,直接增加了银行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
度。这使得会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缺乏必要的理解认识,容易造成会计人员习惯性的违章操作。银行必须对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
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加强管理层及相关人员与市场之间的有效
沟通。
二、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产生
的种种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当银行在系统开发
和应用时,应更加强调经济业务发生时,在有关数据进人数据库之
前,检查这些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必须加强对计算机
的管理。首先,应严格划分使用权限,明确使用者、管理者、维护
者三者的权利与责任,严禁越级和交叉操作。其次,应建立规范的
计算机使用登记制度。对特殊用户和一般用户实行各自独立的密码
控制,严肃使用纪律,并在以后的会计检查中,把计算机的使用情
况列为检查中的重要一项。再次,对银行计算机系统实施有效的内
在控制,如对输入数据要检查其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二)健全会计控制制度
一是按照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覆盖银行所有机构的部
门、岗位和业务。二是有效性原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背和
超越内控制度而行使权力。三是按照合理性、严密性、可操作性的
原则,实行总体规划。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在
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控制风险为中心,建立覆盖重要会
计业务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使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化、规范化、系
统化。四是效率原则。内控机制的建立既要防范风险、有效控制。
五是及时性原则。内部控制要跟上业务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且随着
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五是前瞻性原则。目前,信息技术迅
猛发展,银行业务与交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网络银行、
自助银行、电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也必须具
有前瞻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规范。另外,随
着金融衍生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衍生产品也将不断产生,如
何对现有的以及即将产生的新兴业务进行确认、控制等,都是值得
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努力提高意识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对银行内部各职能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
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
关键,包括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银行管理内部控制。我们对银行会
计工作的重要性、风险性应有充分的认识,对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
意义、作用和紧迫性应有深刻的理解,以思想指导行为,从而达到
有效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的目的。首先商业银行内部要采取法规讲
座、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提高银
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与自律意识,使其做到知
法、懂法,严格依法办事。同时,相关部门应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加
强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加大对
单位责任人、会计主管和直接责任人的检查力度,使内控制度切实
地贯彻执行。
(四)加强监督
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
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均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要确保内部会计控
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监
督。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法人的内部控制监督,建立
重大决策集体审批制度,以杜绝管理者的独断专行;其次要加强对
商业银行部门管理尤其是会计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
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力过大或集体营私舞弊;第三要加强对
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监督控制,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强制休假
和定期稽查制度,杜绝商业银行中层干部和会计等重要岗位人员以
权谋私或串通作弊。
(五)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首先要深入细致
地抓好思想教育工作,使会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好思想、好作
风,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
会计人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
性和权威性。二要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员工的业
务能力为员工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一个长远发展的平
台,使员工将自身发展和银行发展结合起来,真正作到以人为本。
第三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活动,逐步培养
起一支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又有过硬的综合素质;既精通会计业
务,又有管理经验;既熟悉国内业务,又了解国际市场的会计队
伍。
总之,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好坏决定着银行的经营管理
的水平。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
据其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商业银行加强会计内部控
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朝华,唐予华1内部会计控制若干理念剖析[J]1上海会
计,2002(9):6-91
[2]李斌1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1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2):37-381
[3]刘明辉,张宜霞1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6,(4)1
[4]李连华1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1会计研
究,2005,(2)1
[5]戴彦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1会计研究,2006,
(1)1
[6]朱荣恩1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1上海会计管理,200O,(5)1
[7]周宏杰1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规范1理论界,2003,
(1)1
(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