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大地震后,南坝镇——以往九寨沟旅环线上的这颗璀璨明珠顿时满目疮痍,进出小镇的所有通道仅剩下涪江上一叶承载力不足1吨的小舟。这个本来拥有2万多居民的相当繁华的商业小镇,几乎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通讯中断,桥梁坍塌,道路被毁,大车小车进不来,伤病员转送极其困难,食品和饮用水非常短缺……
南坝镇的救援工作进行到5月16日,已经是第四天了。虽然解放军官兵几天来不分昼夜,争分夺秒,不停地搜救挖掘,前送物资,后送伤员,但是镇里仍有部分伤员无法及时转移出去,江对面前来增援的上千名消防官兵和大批赈灾物资也只能隔河相望,而废墟下面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虚弱,需要更多、更快的救援!
很明显,涪江已成为南坝镇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瓶颈”。
江上架桥成关键
16日上午9:00,赶到南坝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参加军地协调会的空降兵部队邓参谋长,一坐下就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绵阳市副市长邱明君提交了一份有数据、有分析的报告——《在涪江渡口上游一浅滩处搭建低水桥》。
话音一落,所有与会人员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了过来。市县镇领导听过邓参谋长的分析之后,既激动又疑惑。激动的是如果桥真能架设成功,那么,南坝救援工作的“瓶颈”立马就能解决。然而,他们同时也有疑惑:地震前,南坝镇人员物资往来主要依赖公路,而涪江上从未架过桥,需要摆渡过江,在当前大型机械仍然难以进来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官兵们的血肉之躯,能否架设成功呢?
当得知架桥需要大量铁丝时,邱副市长立即派人到镇上征购,然而由于商业区损坏严重,工作人员千方百计才从废墟中拔出一小卷。在其向邱副市长复命时,邱副市长一把抓住那一小卷铁丝,要求随行人员一定要妥善保管。他说:“这哪是一小卷铁丝呀,这是群众的命呀!”
16日夜晚,对于具体负责这项任务的王科长来说,几乎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心里一直在不停地思考着架桥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细节,唯恐哪里出现遗漏。
部队架起救命桥
5月17日,800多名官兵兵分两路,在邓参谋长和刘甫清团长的带领下,开到涪江岸边。一到现场,邓参谋长便第一个“嗖”地跳进了齐腰深的江水之中。
战士们看到首长带头,士气立即更加高涨,有条不紊地迅速展开了架桥工作。有的去废墟中寻找可以使用的木头,有的几个人一起协力扛抬楼板石梁,有的在岸上弓腰装沙袋,有的站在江水中搭建桥墩……谁也不肯休息一会儿。
看到空降部队官兵人手不够,成都军区某部官兵立即主动加入了运送搭桥物资的行列;南坝的乡亲们搬着木头、石板也来到岸边……
河南的大个儿战士肖振昊,一次就扛起3个沙袋,交给搭桥墩的战友加固桥墩;二级士官李九广,虽然在向山下转送伤员、运送物资的过程中双肩已经磨烂,但还是咬着牙扛起一个大沙袋……
知道空降兵部队正在给南坝灾区群众架设“生命通道”的消息后,19日,中央军委委员、空军许司令员也专门乘飞机赶来了……在部队首长们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官兵们更加努力了。20日下午,经过军民4天的共同努力,承载着灾区人民无限希望、记录着军民鱼水深情、长110多米的“军民连心桥”终于胜利合龙。
桥通了,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进来,伤员开始逐步运出。昨天晚上,古楼街的柳安柏大叔采来自家种的新鲜蘑菇,直接送到了连队炊事班;坝头村支书杀了自家的一头猪,把猪下水留下,猪肉全部送给了官兵;南街的陈大娘把不知积攒了多久的所有鸡蛋煮熟后送到修桥官兵们跟前,被拒绝后跪在地上哽咽着说:“孩子们啊,我都一把年纪了,要不是你们,我这把骨头早就烂了。你们不收下,我就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