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神雕侠侣》中,“华山论剑”又一次被提及。但是,这次参加论剑的,没有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年五绝中仅存二人感叹世间人才凋零。重订“五绝”,为:“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南僧(一灯)——北侠(郭靖)——中顽童(周伯通)”。
在金庸武侠中有一个著名的词叫“华山论剑”,这是金庸独创的词汇,原本出现于他的著名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指一场巅峰的武林盛会,王重阳、欧阳锋、黄药师、洪七公、段皇爷五位高手为了武林奇书九阴真经的归属。
在华山之巅进行比武论剑,分出武功高下,谁夺得第一名,谁便获得九阴真经。
此次盛会除了这五位高手之外,还邀请了其他人,如铁掌水上漂裘千仞,只是这些人自认不如五位高手,并没有上华山参加论剑。这次华山论剑被称为第一次论剑,王重阳夺得了第一,其余四人在伯仲之间,因而有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称号。
“华山论剑”一举成名,成为武林人人瞻仰的盛会,在书中如此,在书外亦如此,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涵盖各大领域,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文化概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59年,金庸在创作《神雕侠侣》的时候准备创办《明报》,既然要创办《明报》,自然就要有一部足以与《射雕英雄传》相比美的力作来吸引读者。
而吸引读者的最佳捷径,当然是写作《射雕英雄传》的“后传”或“续书”,让《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些使读者激动不已、耿耿难忘的人物再度出现,以慰广大的“射雕迷”的相思、渴慕之情,从而把金庸迷、尤其是“射雕迷”全都吸引到《明报》上来。
《明报》创办之初,机遇与风险并存,《明报》逐渐起色的时候,几名业务骨干纷纷辞职,或自主创刊,或跳槽到竞争对手那边。金庸并没有退缩,坚持《明报》的办报方针不变的同时,而是善于把握机会,准确分析国内外时局的变化,在香港众多报刊中迅速脱颖而出。
金庸的阅历十分丰富,有过苦难,也把握住了一些难得的机遇,正是这二者成就了金庸。金庸在《神雕侠侣》的创作过程中,也无意间使其中的英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重重苦难,但又能遇到别人无法遇到的机会。
《神雕侠侣》从1959年5月20日起在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并配有大幅插图,这部小说写了两年多,刊载历时近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雕侠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