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ZL5(2B)800*1200Y 基础主梁(编号5),2跨,B代表2端有外伸,尺寸为800*1200mm,Y代表加腋梁。
B1125;T222+620 B代表下部通长钢筋,11根直径25mm;T代表上部钢筋,2根直径22mm+6根直径20mm。
在计算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时,一般采用公式B=N/(R-D@Y).由于这种计算方法重复二次计算纵横墙交叉处承栽面积,因此计算的结果带有负误差,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计算精度和结构的安全度.以一个简化的基础平面为例,导出计算误差较小的建议公式,以改进墙下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方法。
ф10-200(4)表示箍筋直径10mm,间距200mm,4肢箍。
N618;Lф8--400N代表抗扭钢筋,6根直径18mm。如下图:
ф10-200(4)表示箍筋直径10mm,间距200mm,4肢箍。
N618;Lф8--400N代表抗扭钢筋,6根直径18mm。
扩展资料:
条形基础基础粱平法识图
(1)基础梁集中标注示意图。基础梁集中标注包括编号、截面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
(2)基础梁编号表示方法。基础梁集中标注第一项内容是基础梁编号,由“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有外伸”三项组成。
(3)基础梁截面尺寸标注。基础梁集中标注的第二项内容是截面尺寸。基础梁截面尺寸用b×h表示基础梁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当为加腋梁时,用
(4)基础梁配筋标注。
1)基础梁配筋标注内容。基础梁集中标注的第三项内容是配筋。基础梁的配筋主要标注内容为:箍筋、底部、顶部和侧向纵向钢筋。
2)基础梁箍筋信息。当设计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标注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箍筋肢数为括号内的数字)。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时,用“/”分隔不同箍筋,按照从基础梁两端向跨中的顺序标注。
3)底部、项部及侧面纵向钢筋。
以B打头,标注梁底部贯通纵筋(不应少于梁底部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1/3)。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在跨中增设梁底部架立筋以固定箍筋,采用“+”将贯通纵筋与架立筋相连,架立筋标注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
以T打头,标注梁项部贯通筋。标注时用分号“;”将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分隔开。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筋多余一排时“/”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以G打头标注梁两侧面对称布置纵向构造钢筋的总配筋值(当梁腹板净高
(5)基础梁平面表示法原位标注。
1)梁端部及柱下部区域底部全部纵筋。梁端部及柱下部区域底部全部纵筋是指该位置的所有纵筋,包括底部非贯通筋和已在集中标注中标注的底部贯通筋。
2)基础截面尺寸变化。
条形基础底板平法识图
(1)条形基础底板集中标注示意图。条形基础底板集中标注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
(2)条形基础底板集中标注编号表示方法。条形基础底板集中标注第一项内容是条形基础编号,由“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有外伸”三项组成。
(3)条形基础底板截面竖向尺寸标注。条形基础底板截面竖向尺寸用“
(4)条形基础底板及顶部配筋。
1)条形基础底板底部配筋。
2)双梁条形基础(包括顶部配筋)。以T打头,标注条形基础底板顶部的横向受力钢筋。当为双梁(或双墙)条形基础底板时,除在底板底部配置钢筋外,一般尚需在两根梁或两道墙之间的底板顶部配置钢筋,其中横向受力钢筋的锚固从梁的内边缘(或墙边缘)算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