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民国到现在现存大量不同时期、不同产地、不同质量的铜币,所有价格也区别较大。
以下是四川造币厂生产的铜币近几年的成交价格
名称 类型 时间 成交价格(RMB)
中华民国元年四川 拍卖 2014-08-24 ¥600,000--600,000
中华民国元年四川 拍卖 2013-07-13 ¥999,000--999,000
民国元年四川铜币 拍卖 2013-03-31 ¥无底价
民国元年四川双旗 拍卖 2014-12-14 ¥800--800
民国元年四川军政 拍卖 2014-06-14 ¥690
民国元年四川双旗 拍卖 2014-12-13 ¥800--800
民国元年四川军政 拍卖 2014-11-22 ¥3,000--5,000
民国元年四川军政 拍卖 2014-11-22 ¥10,000--12,000
民国元年四川铜币 交易 2011-11-21 ¥280
四川铜币军政府5 交易 2011-12-07 ¥190
四川铜币6枚货 交易 2011-10-21 ¥150
四川铜币 货号: 交易 2011-02-16 ¥12
四川铜币军政府造 交易 2011-11-15 ¥150
四川铜币 货号: 交易 2010-12-07 ¥100
四川铜币 货号: 交易 2012-01-07 ¥300
民国元年老包浆五 交易 2010-10-12 ¥80
背景资料:
在清朝末期,清政府发行了大量的铜圆,现在铜圆应经成了钱币收藏中的一个独特的品种,深受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我们在下面先介绍一下四川铜元。
在清朝光绪28年,也就是1902年,川督岑春煊开始打算铸造铜元。在光绪29年6月,建立了四川铜元局,其规模不大,仅就原购铸小制钱的废机器修理之后使用。厂房是机器局的压铜厂和旧的铜钱厂,铸料是机器局的枪弹废壳边渣和宝川局余铜,圯炼净尽。按铜95%、铅4%、锡1%的比例配铸当五、当十铜元。所铸铜元都是用的紫铜,质量比较好。
在光绪30年,四川省仿湖北省铜币的式样,将四川官局造五个字改为四川省造四个字。光绪31年7月,清朝政府通令各省停止铸造光绪元宝铜币。统一铸造大清铜币,并要在币的中心加铸阴文或阳文的各省汉文简称,四川省即铸有中心为川字的三种铜元,分别是当五、当十和当二十铜元。
在同一年的9月,清朝政府的户部改名为度支部,但各省铜元局所铸的大清铜币币面纪铭仍一直用户部字样,唯独四川所铸的宣统元年大清铜币的纪铭改为度支部。这也是四川铜元成为全国铜元特点之一。
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川大汉军政府在民国元年禁止龙纹大清铜币的流通。正式发行新版铜币,新版铜币共有三种面值,分别是当十文、当二十文和当五十文,铜币的正面为四川铜币四字,中间有一枚海棠花,上有军政府造,下边为当制钱若干文,反面中间有一圈,圈内为篆文汉字,圈外还环绕有十八个小圈,小圈上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四川铜币。
在民国2年,四川继续铸造大汉铜币,和民国元年不同的是,在铸造当十文、当二十文和当五十文铜币的同时,又增加了当一百文和当二百文两种面值的铜元。
其中当一百文铜元的样式和当五十文铜元的式样相同,当二百文铜币的版面稍大,其正面中间有一珠圈,圈内为嘉禾两穗,穗中有直书的贰百文三字,圈上为中华民国二年,圈下为四川造币厂造,反面正中也有珠圈,圈内为两面交叉的五色旗,圈上有英文TheBeputIleofchine。
当二百文铜币的版面比当一百文铜币的版面大,这种当二百文铜元,又称双旗铜元,也叫做大二百文铜元。
清朝末期,在开始铸造四川铜元时,铸造的质量都比较好,其材料一般都采用的是紫铜。铜元的含铜量均在95%左右。
民国成立以后,成、渝两地所铸造的铜元。因为铸造者贪图利益。铜元中铜占得比例越来越少,白铅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除了老一百铜元、老二百铜元两种为紫铜外,其余都是白黄色的白铅。所以铜质不如清末所铸的铜元。
由于所用的铜材比较杂,成色方面不容易精确核计,据资料所载:四川当五十文铜元含铜量为千分之五百,老一百文铜元为千分之五百八十,新一百文铜元为千分之二百,老二百文铜元为千分之七百,新二百文铜元则降低至千分之三百八十。重量方面也较清末所铸得铜元轻。比如当二十文铜元只有三钱重,当五十文铜元只有五钱重。老一百文铜元重五钱八分,老二百文铜元重七钱。铸造的新一百文铜元和新二百文铜元的重量就更轻了。
成都造币厂在民国7年曾经加铸过铜币--五文铜币,在民国8年和9年都铸造过当一百文和当二百文铜币。在民国13年,造币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铸造的铜元重量更轻、币身更薄,体积更小的小一百和小二百铜币,这两种铜币的模式与以前铸的汉字铜币和旗版铜币均有改变。
四川省的钱局在民国15年到17年的三年间,就铸造了四亿多枚小二百文铜元。由于铸造铜币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利润,所以在当时四川省内各防区的军阀们也都开始纷纷设厂铸造劣质铜币,使四川得币制混乱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非常的严重。
从光绪二十九年四川开始铸造铜元起,一直到推行法币的时侯为止,一共30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在清末一段时期铜元铸造有较为完整的纪录保存下来以外,民国时期,由于受四川军阀混战的影响,生产不正常,档案又散失不全,所以无法正式公布铜元铸造的数量。由于这种历史的原因,给四川省货币紊乱史料的整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从光绪29年至宣统3年这9年当中,四川省一共铸造了当五、当十和当二十铜元775484733枚。民国元年以后,政府入不敷出,又因为钱价越来越低.官府铸造的当十、当二十铜元,即使多加铝、锡,改作白铜也已经无利可图。于是改铸当五十铜元。
在护国运动后,军阀为了谋取暴利,加大面额铸造当一百和当二百的大铜元,后来又减轻重量铸造小一百文和小二百文铜元。
成都造币厂在民国元年到民国17年这17余年当中共铸造了铜元有24.78亿余枚,其中有当五文、当十文、当二十文、当五十文、当一百文、当二百文6种铜元。重庆铜元局在民国2年到民国6年共铸造了当二十文和五十文铜元92504725枚。
民国6年以后,由于四川大小军阀私自铸造铜元非常普遍,其铸造的数量就没有办法统计了。根据当时有关方面的估计,民国7年到民国24年平均每年铸造的劣质铜元都在1亿枚左右。
在清末民初,民间日常生所需的生活日用品,都是以钱文来计算得。在银元为主要货币流通时,铜元作为辅币仍旧普遍流通行使,不论成都还是重庆所造的铜元,都能在省内外广泛流通。但自从铜元的面额增大以后.不仅原有的制钱被回收改铸铜元来谋取利益,小面额的铜元也被收购熔化改铸成大面额的铜元。
比如当五十文铜元出现时,市上的当十文和当二十文的铜元就逐渐减少。在新的二百文铜元面市之时,原来的的老一百文和老二百文铜元也是逐渐减少。在民国14年,当五十文以下铜元都停止铸造以后,新二百文铜元在川省境内成为交易的起码单位。
少数二百文以下的交易,有的用制钱,有的则将当二百文铜元截为两半或四片当作一百文或五十文铜元使用,作为找零使用。这种被切割的铜元,俗称宰板铜元。有的地方还有以竹签或竹片代替铜元作为零钱使用的。
四川的铜元铸造的数量越来越多,面值越来越大,以至于铜元的额定价值和使用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例如当十文铜元最初是按照面额使用,一枚铜元可以当十文,到了后期,每枚当十铜元逐渐改作当一百文使用。
其他种类的铜元的实际面值和市场价值也出现了不相等的现象,但是,政府对于这种现象有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导致了不少的民间债权债务问题,因为使用价值的变化发生了众多的纠纷。
在民国2年,四川开始铸造当二百文铜元,还有大型和小型的区别。铸造铜元者贪图利益,最初把五十文铜元改铸为一百文铜元,继而又改铸大型二百文铜元,最后又改铸小型二百文铜元。一枚大型二百文铜元,最少可改铸两枚小型二百文铜元,清代铸造的二十文铜币,其重量比小型二百文铜元还重。
更有甚者,使用机械以清代的十文铜币复压,改图易字成小二百文铜元,两种铜元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流通中因为地区不同而发生了差别。大型二百文铜元在全省均能流通使用,尤其是沱江流域,时使用最多得地方。但是在川南高县、珙县、筠连、兴文等县,大型二百文铜元只能当作一百二十五文或一百文使用。
而在仪陇、蓬安、昭化、通江等县,大型二百文铜元却可以当作三百文使用。在偏远的天全县,常常有外省的商人以二百五十文的价格收买大型二百文铜元,而遂宁、潼川、保宁、南部、广安等县则以大型二百文铜元斫成两半,一半作一百使用。至于小型二百文铜元,在全省长江沿岸,自涪陵以下及酉阳、秀山等县,只能当作一百文使用,其余各地则能按照面额使用。
四川省由于大量铸造铜元,以至于铜元的质量是越来越差,其危害还波及到其他的省市。当四川省只铸造当十、当二十文铜元的时候,四川省和长江下游各省的铜币种类完全相同,所以铜元的价值也没有多大差异。
但是自从四川省开始铸造五十文铜元之后,每一元银元可以兑换铜元2000文左右,而其他各省每一元银元只可以兑换1千1、2百文,当二十文铜元,在四川省内的价格要低于当五十文铜元,所以,当二十文铜元一运出省,即可坐获利数百文。当时有许多商人相继把四川铜元运到宜昌沙市等地出售。等到当一百文铜元面市时,当五十文铜元照例被运至宜昌沙市等地出售,在当二百文铜元面市时,又将当一百文铜元运到下游各省来获取利益。随着倒卖铜元的数量日益增加,以致当地铜元的价格一跌再跌。生活越来越困难,受四川铜元的影响非常大。
实际上当一百文铜元的大小和从前当十文铜元的大小厚薄没有什么区别,当二百文铜元的大小和从前当二十文铜元的大小也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商人还到汉口、上海等地大量购买当地铸造的当十、当二十文铜元,运到四川改压作当一百文铜元、当二百文铜元使用。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周围各省的钱币体系,为今后铜元退出流通埋下了伏笔。
在民国时期,四川自从当二百文铜元面世以后,不仅当十铜元、当二十文铜元已先后流出省外或回收改铸了,就是当五十文铜元、当一百文铜元也都流到了宜沙一带。以至于本省市场上所有的流通钱币,就只有二百文铜元这一种了。
所以有人说四川省成为二百文铜元的天下,这事有事实依据的,当时,由于交易时无法找补的县区出现了宰板二百文铜元。这影响了四川省和外省的贸易并引起了长江下游各省市的物价飞涨。
四川铜元的铸造要晚于国内广东等省,前后铸造的时间有30余年。并且在铸造和流通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军阀割据及混乱时期。政局不稳,军阀专横各自为政,以减轻重量、降低质量、缩小大小等方式铸造铜元,从中大肆剥牟利。
成都造币厂和重庆铜元局两个公立铸币机构,都被军阀控制,各大小军阀又各自私设铸币厂,以致滥铸、乱铸、私铸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铜元,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并且造成了几次金融货币风潮,在法币政策实施以后,铜元才退出了流通领域。
四川省由于大量铸造铜元,以至于铜元的质量是越来越差,其危害还波及到其他的省市。
四川省由于大量铸造铜元,以至于铜元的质量是越来越差,其危害还波及到其他的省市。当四川省只铸造当十、当二十文铜元的时候,四川省和长江下游各省的铜币种类完全相同,所以铜元的价值也没有多大差异。
但是自从四川省开始铸造五十文铜元之后,每一元银元可以兑换铜元2000文左右,而其他各省每一元银元只可以兑换1千1、2百文,当二十文铜元,在四川省内的价格要低于当五十文铜元,所以,当二十文铜元一运出省,即可坐获利数百文。当时有许多商人相继把四川铜元运到宜昌沙市等地出售。等到当一百文铜元面市时,当五十文铜元照例被运至宜昌沙市等地出售,在当二百文铜元面市时,又将当一百文铜元运到下游各省来获取利益。随着倒卖铜元的数量日益增加,以致当地铜元的价格一跌再跌。生活越来越困难,受四川铜元的影响非常大。
实际上当一百文铜元的大小和从前当十文铜元的大小厚薄没有什么区别,当二百文铜元的大小和从前当二十文铜元的大小也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商人还到汉口、上海等地大量购买当地铸造的当十、当二十文铜元,运到四川改压作当一百文铜元、当二百文铜元使用。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周围各省的钱币体系,为今后铜元退出流通埋下了伏笔。
四川的铜元铸造的数量越来越多,面值越来越大,以至于铜元的额定价值和使用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例如当十文铜元最初是按照面额使用,一枚铜元可以当十文,到了后期,每枚当十铜元逐渐改作当一百文使用。
其他种类的铜元的实际面值和市场价值也出现了不相等的现象,但是,政府对于这种现象有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导致了不少的民间债权债务问题,因为使用价值的变化发生了众多的纠纷。
在民国2年,四川开始铸造当二百文铜元,还有大型和小型的区别。铸造铜元者贪图利益,最初把五十文铜元改铸为一百文铜元,继而又改铸大型二百文铜元,最后又改铸小型二百文铜元。一枚大型二百文铜元,最少可改铸两枚小型二百文铜元,清代铸造的二十文铜币,其重量比小型二百文铜元还重。
更有甚者,使用机械以清代的十文铜币复压,改图易字成小二百文铜元,两种铜元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流通中因为地区不同而发生了差别。大型二百文铜元在全省均能流通使用,尤其是沱江流域,时使用最多得地方。但是在川南高县、珙县、筠连、兴文等县,大型二百文铜元只能当作一百二十五文或一百文使用。
而在仪陇、蓬安、昭化、通江等县,大型二百文铜元却可以当作三百文使用。在偏远的天全县,常常有外省的商人以二百五十文的价格收买大型二百文铜元,而遂宁、潼川、保宁、南部、广安等县则以大型二百文铜元斫成两半,一半作一百使用。至于小型二百文铜元,在全省长江沿岸,自涪陵以下及酉阳、秀山等县,只能当作一百文使用,其余各地则能按照面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