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谈文风与话风:讲话如何打动人
工农兵学商,人人都要写文说话。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说更多的话。 这么多人说话,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千篇一律、了无新意?装腔作势、缺少公信力?照本宣科,打动不了人?空洞抽象,与实际不沾边?乃至于出现文理不通、名词生硬、浮夸张扬、叫人反感、令人昏昏欲睡的情况? 第一,文与话,怕的是只会照本宣科。我们说话著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务实,要唯实。文与话的力量在于针对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文与话的价值在于从中得到对于实际事物的认识、体会、对策。 第二,我们的文与话应该有新意。是的,真理是稳定的,你不能老是搞花样翻新。但同样一个真理,对于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实际状况,必然会作出不同的挑战因应与侧重点的强调,引发出不同的对待与思路。有同,有不同,有变,有不变。我们不可能只是照抄照转就把事情办好。 第三,在发表大量的文字与话语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倾听,不但倾听我们喜欢听的东西,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还要倾听我们不那么喜欢的东西,或我们很容易地判断为不正确的东西。不正确,不爱听,为什么还会屡屡浮出水面?这里头会有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与思想理论问题。我们的一切说法,只能面对、只能接触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回避、躲闪这种深层次的、不无尖锐性的问题。我们各行各业有许多好的骨干、精英、领军人物,他们勤奋踏实、忠诚可靠、敬业钻研,这太好了;但仅仅这样可能还不够,他们能不能敢不敢面对挑战、迎接风浪、回应干扰、头脑清醒、坚强屹立?只有能够面对与解决难题的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骨干。 第四,话语与文字要有个性,要联系自身,要现身说法,要出现你的“真身”。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不论什么样的共识、大道理、全民族的与全体人民的共同目标,都离不开一时再一时、一地再一地、一事又一事、一人又一人的具体情况,修辞立其诚,我们所以要修辞,要讲究文风话风,不是为了形式上的漂亮与红火,而是为了最真诚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话语文字有了个性,才有了最真诚、最动人的共性,才能发挥凝聚人心、推动事业的作用。 顺便说一下,一些重要的场合,认真准备文稿,做到一丝不苟、一字一标点无差错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是我们的责任心的表现。但在另一些联欢活动、学术活动、团聚活动乃至学生活动、少年儿童活动中,也都把讲话稿、把主持词写出来,到处是秘书腔调、公文风格,或不伦不类的媒体腔调、推销腔调、港台腔调……实在不是好办法。让我们提倡一种更亲切、更纯朴、更简练、更活泼也更真实的会风、文风、话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