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城镇低保家庭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1-07-30 社会 186阅读
近年来,区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客观原因,仍有一些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较低,不得不靠民政部门发放的低保救济金度日。那么这些低保家庭生活具体情况如何?困难到什么程度?享受低保金后生活状况改善得怎样?还存在什么特殊困难?为了搞清这些情况,我们对我区城镇地区30户城镇低保家庭生活收支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镇低保家庭基本情况 1.低保标准: 目前,我区新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为家庭人均每月300元,未达到这个标准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按照政策规定进行低保申请,根据差额适当的领取低保补助金。虽然补助不算太多,但对于保障低保家庭基本生活也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2.低保家庭情况: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区享受城镇低保金家庭共3379户,共发放低保金(含帮困卡部分)1582.6万元,低保人员共8076人。在远郊十区县中,城镇低保家庭人数仅次于门头沟,排行第二位。二、低保户与全区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对比情况1.城镇低保家庭生活状况第一、城镇低保家庭负担系数远高于正常家庭 在我们调查的30户城镇低保户中,家庭户均人口为3.1人,户均就业人口仅为0.4人,就业者负担系数[(家庭人口-离退休人口数)/就业者人数]为7.5,而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负担系数为1.6,也就是说,每个低保家庭的就业者所负担的人口比全区城镇就业者平均负担水平高出很多。第二、低保家庭收入不足一般家庭的三成据调查数据显示:城镇低保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6.8元,仅为我区城镇家庭平均水平的21.4%,其中:人均救济金收入为19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68.6%;月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27.6元,超出人均可支配收入18.4%,低保家庭月人均食品支出96.1元,为平均水平的34.3%;低保家庭月人均衣着支出为14.1元,仅为平均水平的16.9%;低保家庭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9.6元,仅为平均水平的12.6%。赡养支出中的在外子女就学支出月人均为23.3元,消费支出和就学支出两项相加后为350.9元,比可支配收入多出74.1元,反映为“收不抵支”, 所以有些家庭虽然领取低保金但依然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还要靠借钱度日。具体请看下表:城镇低保家庭与全区城镇居民生活平均水平对比表计量单位:元项 目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及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 商品及服务平均水平 279.9 83.2 76.1105.4 149.7 171.6 95.3 31.1低保家庭 96.1 14.1 9.6 64.8 12.2 88.6 37.5 4.7 低保与平均水平差距183.869.1 66.5 40.6 137.5 83.0 57.8 26.4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在消费性支出中,食品、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三项,是城镇低保家庭生活消费的主要方面,占到家庭消费性支出的76.2%。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如果困难家庭的医疗和教育有所保障,其家庭生活困境就可有效改善。
针对低保家庭存在的困难,2005年,我区民政部门已做了以下五方面(摘自区民政局网站)工作: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指导。采取集中培训与流动课堂相结合,开展农业等实用技能培训和为企业用工提供定岗定向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二是广泛采集用工招聘信息,深入企业了解用工信息,并将用工信息及时向低保人员传递。三是采取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的方式,为低保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四是积极开发社区岗位,如:社区保安、车辆管理、保洁、家政服务等,安排低保人员社区就业。五是通过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安置低保人员就业。截至目前,全区共累计安置低保人员就业1200多人,有464人因就业等原因退出低保。 今年10月份,北京市教委又出台了新的帮困政策,对全市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家庭(低保家庭全部包括在内)子女在高中阶段,每月下发60元困难补助。由于教育和医疗在困难家庭的支出中占很大比重,所以这个政策的实行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解决困难的方法,不但可以解其燃眉之急,还可以达到长期效应,由于困难家庭的子女有经济条件接受更高层教育,就会使其将来更好的就业,降低了家庭经济压力,从而最终使家庭完全脱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