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检测分为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部分,基本上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作出量化描述。结构式心理访谈是对受检者进行的一种验证检测方式。”肖玮向我们解释道。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名应征青年按照提示在电脑上输入自己的名字及应征编号后,便进入了“征兵心理测试系统”。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题目,30分钟后完成了全部测试,顺利结束心理测评。征兵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说,也有极少数青年一个钟头都完不成测验的题目。心理检测的目的就是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和能力倾向强的人挑选出来。
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运用《征兵心理检测系统》软件对全国3000左右个县区的上百万名应征青年进行心理检测,这在我国尚属首次。此前,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下,第四军医大学完成了征兵心理检测系统的研发及检测人员的培训等技术保障工作。
目前的征兵心理检测试题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分为智力检测题和人格检测题两类。计算机将根据答案,自动对受检者的智力特质和人格特征作出量化描述;计算机智力检测和计算机人格检测同时进行,时间为50分钟左右。心理学家还将根据计算机测试结果对部分受检者做进一步纸笔测验和心理访谈。
心理检测的结果表明,有2%~3%的应征青年不适宜在部队工作。
军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对部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当前我军指战员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
伴随世界新军事变革,我国对士兵的要求已从“身体素质”向“心理、身体素质并重”转变。心理检测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衡量应征青年是否能适应军人职业的一个基本标准。
苗丹民清楚地记得,2002年上半年,总参动员部征集动员局和总后卫生部卫生防疫局的领导到四医大考察新兵体检工作,参观了苗丹民领导的心理学教研室后,决定将征兵心理选拔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交给了四医大。
受领任务后,四医大心理学教研室的人员立即赴5大军区,对官兵的心理卫生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军人心理、精神健康水平和对部队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当前我军指战员心理健康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他们把上述两个方面确定为心理检测的目标。
考虑到我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将作为一项具有法律效率的筛选标准,在其开始制定过程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国情、军情的特点,考虑其实用性和规范性。因此,在确定检测内容前又确定了测试的基本原则:
淘劣原则——淘汰心理检测有明显智力障碍、心理障碍的应征青年;
高针对性原则——将应征青年心理检测的目标锁定在对部队影响最大、青年人心理障碍发生率最高的心理品质上,而不是泛泛对所有心理问题进行测评;
低可训练性原则——可用同一测验对同一个体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复测验,无论做什么样的准备或训练,其检测结果不会有很大变化;
简便易学原则——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简化测验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淘劣筛选检测目的,并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评判的影响,非专业人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即可掌握全部检测工作。此外,还有检测工具的预测性原则,为提高测验的准确性而制定的保密性和隐蔽性原则等六大原则。
目标和原则确定后,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从事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的经验基础上,反复修订,课题组编制出《中国士兵智力测验》和《中国士兵人格测验》。
这一切,只是完成整个庞大心理检测体系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试点论证了。苗丹民带着他的课题组成员深入部队进行反复测试,完善检测的每一个细节。5年的时间里,他们跑遍全国400多个县(市、区)和部分部队,检测应征公民和部队官兵1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征兵心理检测内容、标准和方法,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征兵心理检测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集中在两个内容和三大环节上,即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个检测内容,计算机检测、纸笔测验、结构式访谈检测三大环节。智力检测分计算机检测法和纸笔测验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运算、搜索、词语推理能力。人格检测分为计算机检测法和结构式访谈检测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情绪稳定性、敏感性和人际协调等特点。结构式访谈检测法是对计算机检测结果的进一步验证。
对于该检测系统的优越性,苗丹民介绍道,被检测者由于是单人单机对话测试,既保证了被检测者的隐私,又有效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此系统软件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会对检测者带来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在对计算机的要求上,检测软件设定为最低可运行状态,利用现有多台独立计算机或网络即可以完成全部心理检测任务。此外,整个测试工作在5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在应征青年作答完毕的同时得到。
今年7月,征兵心理检测系统顺利通过由总参、总后组织的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7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的鉴定。
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
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标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实施办法》两个规定,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
为这一天的到来,苗丹民及其同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早在2002年10月,总部有关部门就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举办了“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来自全国10个省市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单位的20多名体检专家和征兵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在当年11月同时出现在全国10个省市的10个征兵点上。为保证第一次心理检测试点的顺利进行,第四军医大学派出13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分赴各检测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共处理数据238万个,获得征兵心理检测第一手资料。
2003年,他们会同全军13家单位40余名心理学工作者,举办了第二期“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在全国18个武装部开展了第二次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工作,共获798万个数据,初步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心理检测系统。
2004年10月,他们举办了第三次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业务培训,来自全国46个征兵点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2004年征兵心理检测共动用 1100台计算机,45个单位共检测17640名应征青年,获2060万个数据,并对2003年版软件做了32处修改,使软件系统稳定性更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初步制定了访谈的评分标准。
2005年,他们首次采用分级培训模式进行征兵心理检测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业务培训会。全国383个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共检测95065名应征青年,获1.11亿个数据,使心理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
2006年,他们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对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外的其他省份的150多名代表进行了培训,为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做最后准备工作。
增加心理检测对于现行体检工作有何影响?苗丹民告诉笔者,根据检测结果显示,与征兵体检的所有项目一样,心理检测采取“选优”不“定劣”的原则。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人员选拔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征兵心理测试也没有可比性。88%的应征青年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心理检测,因此在体检中增加心理检测不会对现行体检工作构成重大影响。从实施情况来看,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均可独立组织心理检测工作。
今年9月28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正式批准,“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中心”在第四军医大学挂牌。这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征兵心理检测有了机构的保障。
“征兵心理检测这份答卷,还只答了一半,我们准备用更多的时间,去答试卷的另一半。”苗丹民教授满怀信心地说:“征兵心理检测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对题目的类型、方式进行不断改进,逐步建立起固定的专家网络队伍,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11/24/content_1586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