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PAL和SECAM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国家: NTSC是美国,PAL是联邦德国(西德),SECAM是法国
2、成立时间: NTSC是1953年,PAL是1967年,SECAM是1966年
3、亮度信号带宽:NTSC是4.2MHz,PAL是5.5MHz,SECAM是6.0MHz
4、色差信号带宽:NTSC是I=1.3 MHz,Q=0.6 MHz;PAL是U=1.6 MHz,V=1.3 MHz,SECAM是fDR> 1.0 MHz,fDB > 1.0 MHz
5、数字化程度: NTSC是较难;PAL是容易;SECAM是最难
6、操作方式: NTSC是繁琐;PAL是简单;SECAM是最简单
7、转换特性:NTSC<->PAL 容易,NTSC<->SECAM 较难;SECAM<->PAL 容易,SECAM<->NTSC 较难;PAL<->NTSC 容易,PAL<->SECAM 容易
8、画面效果:NTSC会闪烁;PAL较稳定;SECAM是细致
9、兼容性:NTSC最佳;PAL佳;SECAM稍差
扩展资料:
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
这种制式根据人眼分辨蓝、品红之间颜色细节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红、黄色之间颜色细节的能力最强的视觉特性,采用蓝、品红之间的色差信号Q和红、黄之间的色差信号I来代替蓝、红色差信号U和V。
用Q、I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角为33°和123°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以便于解码分离和抑制副载波。调制后的两个色差信号经混合组成色度信号。为在接收端对色度信号进行同步检波,须在发送端利用行消隐期间送出色同步信号。
NTSC的主要缺点是,存在因相位敏感而导致的颜色失真。
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PAL是为了克服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由联邦德国于1963年研制的一种制式。除北美、东亚部分地区、中东、法国及东欧以外的世界上大部份国家/地区采用这种制式。英国、香港、澳门使用的是PAL-I,中国大陆使用的是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PAL B/G或D/K。
这种制式用U、V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位为0°和90°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并把V分量的色差信号逐行倒相。这,色度信号的相位偏差在相邻行之间经平均而得到抵消。这种制式特点是对相位偏差不甚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响较小。
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SECAM:1962年由法国研制成功,1967年在法国正式广播。它也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点,但采用时间分隔法来传送两个色差信号。采用SECAM制的国家主要为大部分独联体国家 (如俄罗斯)、法国、埃及以及非洲的一些法语系国家。
SECAM中的色度信号采用频率调制,而且它的两个色差信号是按行的顺序传送的。在接收端解码时,需要有亮度和两个色差信号才能解码出R、G、B三基色信号,因此在接收解码器中利用延迟线将其中一个色差信号存储一行的时间,在与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和另一个色差信号一起组成三基色信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