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护理措施

2020-04-21 健康养生 96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要及时、快速、足量的补充血容量,早期纠正休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结果本组20例休克病人的治愈率达到90%。结论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 休克;抢救;护理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1]。表现为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临床上以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精神烦躁或萎靡、脉细数、呼吸急促或发绀、血压降低、脉压小、尿少等特征,后期常并发多器官功能的继发损害。外科常见的是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科共救治外科休克病人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29.6岁。12例为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8例为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18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0%。 2抢救措施 2.1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尽快建立静脉通路选择粗大血管,用大针头或套管针进行穿刺(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大量补液)。根据休克原因和程度一般先输入平衡液和右旋糖酐、706代血浆、聚明胶肽等液体,必要时备血输血。 2.2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治疗休克中,消除引起休克的病因和恢复有效血容量一样重要,应在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后,及时实施手术去除原发病,或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及早手术。 2.3吸氧吸氧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有利于减轻组织和细胞缺氧,一般可间歇给氧,经鼻导管给氧时,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 2.4心肺复苏呼吸、心搏骤停是最危险的情况。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CPR技术。以及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质量。 3护理体会 3.1止血对严重损伤的病人,应尽快控制活动性出血,必要时使用抗休克裤,不但可止住下肢出血,还可以压迫下半身,起到自体输血的作用。据估计,约可增加600~2000ml血液,使生命器官的血液灌注得到改善。 3.2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论是平卧位还是中凹位,头都应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三凹症等。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维持呼吸功能非常重要,故需常规吸入氧气。如已发展到ARDS,必须经机械通气给予呼吸末正压(PEEP),使肺泡内保持正压,将萎缩的肺泡扩张。 3.3体位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的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困难。也可采取平卧位,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但头部不应放低,原因是头部放低后妨碍颅内静脉回流到右心,颅内压升高从而降低了脑组织灌流压(脑组织灌流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保持病人安静,避免搬动病人。 3.4心电监护休克病人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掌握病情,用监护仪进行监测。每5~15min准确记录血压、心率的变化。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感染性休克病人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以上,或骤然降至正常以下,此均为危险征兆。 3.5一般护理观察病人神志、皮肤色泽,定时测量体温、中心静脉压(CPV)、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及尿量等作为输液指导,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休克。 总之,通过对20例外科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快速、合理、有效补液,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早期足量的液体输入,严密的疗效观察,抢救技术的熟练掌握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质量的保证。【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5.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