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价值

2020-04-30 文化 97阅读
政治和谐的基石:为政以德
孔子认为,“德”在治理政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因此,执政者应施行德治,用道德来教化民众,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落实在“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的实践层面上,这就要求执政者在政权建设时重点要做好五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诚信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在农闲时役使百姓。执政者把这些事做好了,实际上就实现了政治和谐,社会也得到全面发展。
“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和谐思想的基石,那么“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执政者怎样做才算达到“德”?在孔子看来,作为政权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就要像泰伯一样“三以天下让”,“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也就是说“德”的核心是“让”,泰伯为了父亲的遗愿让天下给三弟季历,在孔子看来,是最高的德性。在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礼乐崩坏,各地诸侯为了夺取权势到处杀戮,使民众流连失所,整个社会出现“白骨露千里”的惨状,面临惨淡的社会,孔子多么希望执政者少一份欲望、多一份责任,像泰伯一样,让出自己的权力,那么社会就没有了血腥的局面,民众则可以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社会中。与为权势而争斗相比,泰伯的让难道不是“可谓至德”吗?另一方面,执政者也应关注民风,合理引导。整个社会真正的和谐必定是老百姓所构建的群体平衡,厚德的民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反映。而底层民众的和谐主要靠执政者合理的引导,他们既能“众星共之”,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能揭竿而起,推翻政权,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怎样培育厚德的民风?孔子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老百姓不可能像士大夫那样为了国家政权而煞费心血,英明的执政者应是引导他们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的祖先,通过这样的形式让老百姓形成对祖先的孝,进而实现对国家的忠,这样国家就会安定,社会就会得到和谐发展。
孔子倡导以德治国并不反对以法治国,他也认识到法令的重要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且无耻。”(《论语为政》)有一次,季康子曾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回答道:“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执政者应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根本措施,而不应片面强调杀戮,只有这样,政权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否则,必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反对。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以道德自律为主的社会机制,因为道德是法律文明的内在、深层的精髓与内核,是法律文明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的最终目标,是法律的最高原则。法律和道德是作为主体人参与社会活动要受到的两种控制力量,如果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与法律相抵触,拒绝遵守法律,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从根本上说,法律的社会认同离不开道德教化,只有借助道德教化的力量,使法律条文转化为道德的善恶判断标准,才能对社会成员产生实效,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且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政治和谐的内容:行之以仁
现代国家实行公共管理的关键是在于建构起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仁”的责任,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价值导向应该对人性起重要的引导作用,使社会成为一个由真正善良的人来治理的政治共同体。孔子“仁”的思想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建立在关注人、保障人、凝聚人与引导人的目标之上,以人的自身和谐为出发点,正确处理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实现人际和谐,为寻求和谐社会的建构寻找一条现实的途径。因而,作为一种内化于人的行为之中的“仁”比外在的法律、权力等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加现实的约束力和规范力,只有这样社会的整合与和谐也才将会更加有效。
政治和谐的途径:约之以礼
约之以礼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途径,对执政者来讲必须以礼待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君主对臣下以礼相待,臣下就会忠于君主,君臣之间和睦相处,整个国家政权管理层一定会出现和谐的局面,政权的和谐必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如果执政者“为礼不敬”(《论语八佾》),那么政权就得不到和谐,国家也会很快瓦解。另一方面,好的执政者绝不应该用武力去强迫人们接受他的管理,而应该以礼为武器,去征服民心,让人们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己:“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上好礼,则居易使也”(《论语宪问》),如果这样“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孔子所提倡的不是僵化的“礼”,而是人们内心真情的流露: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诱导人们向自然摄取更多的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人们内心的躁虑也不断增加。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个人是无法完全解决的,必须靠政府加以引导,也就是说是政府在推进技术革新、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不仅是政府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执政能力的体现。孔子一生倡导的为政以德、行之以仁、约之以礼的思想,最终目的是为实现自己构建的大同社会。这个理想的社会关键靠政权来推进,没有稳定和谐的政权,怎能实现和谐的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使“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国家的政权建设,因为政权建设不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实现。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不仅要遵循社会法则,更重要的是回归传统文化,重新整理传统思想中的精髓,以企先哲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能够再次绽放出崭新的花蕾希望采纳为答案 谢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