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城(今属于安徽桐城)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进士。产先后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辞退,归老龙眠山。他的一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但诗文书画成就很高,也擅辨古器物。李公麟虽然被列入了文人画家之列,但是他除了后世文人画家所擅长的山水花鸟题材之外,更擅长人物、鞍马。在此方面,他继承了顾恺之以来的传统,而又有所创造,自立新意,在刻画人物个性和情态上极具功力。他把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法确立为一种画种,使之独立成科。有描写文人诗酒生活的《莲社图》和《西园雅集图》等作品,今有摹本传世。分别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传本《免胄图》和《孝经图》的真伪尚待研究。
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五马图》为其代表作。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个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用笔简练,马的一举一动,极其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骏马运动和性情的特征。他还发展了“白描”画法,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他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除《五马图》外,尚有《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维摩诘像》、《十六小马图》、《龙眠山庄图》、《辋川图》、《九歌图》、《洛神赋图》、《草堂图》、《莲社图》、《明皇演乐图》、《农节图》、《西园雅集图》、《明皇醉归图》、《维摩演教图》、《汴桥会盟图》、《白描罗汉图》、《海会图》、《百马图》等。
李公麟画了一幅六七个汉子围在桌旁赌博的《贤已图》,图中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人伏在桌上,眼盯盆内的骰子,张嘴急呼,这时骰子转到“六”的位置上。
元符三年(1100)告老,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他好古博学,善鉴定。不仅能画人物鞍马、神仙佛道,也能画山水花鸟。他对传统绘画作过大量的临摹,同时重视写生,敢于独创。他的人物能从外貌上区别出身份、地域和性格特点。在画法上,他以白描著称。这种善用线描,多不设色的白描,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这样就把传统的线描造型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对其后代人物画影响很大。他画的山水,亦有创格。工行、楷书,有晋、宋书家之风。后人论其作画“以立意在先,布置缘饰为次”。还长于考古。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苇偃牧放图》、《九歌》、《免胄图》、《维摩诘像图》等图。《五马图》,纸本浅设色,纵29.3厘米,横22.5厘米。现为日本私人收藏。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五马图》就是李氏根据写生创作的。每匹马各有奚官一人牵引。人、马均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身体的重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可代表他画白描的水准。尤见画中马匹、人物的生动神态,不愧为传世杰作。画后有曾纡跋。
《五马图》介绍:
(李公麟长卷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米(日)私人藏)此图画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做,是李公麟传世精品。五马名为:凤马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瞄画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同特征以及任务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纸坏,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远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方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而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於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
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屦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於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与?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黄淳耀的李龙眠画罗汉记,性质上就是「看图作文」。作者体会到李龙眠人物画运笔传神,寓意含蓄的特点,对画面形象的记叙,也多攫住人物的自然神情。描写人物虽仅寥寥数语,却能得其精神。
写方渡的罗汉,那种离岸涉水时敛神屏息的神情,及至中流时勉为其难的神情,去岸不远时庆幸欣喜的神情,描摹细腻,栩栩如生,并且凸显罗汉渡江的不胜其苦。
至於未渡的五个罗汉(其中一个,因纸坏仅见腰足),也极力描写他们各自不同的神态:一个是临渡而无意,一个是逡巡而观望,一个写出他决心初下的愉悦神情,一个描写入水将渡前的审慎心理。对这一组人物的刻意描写,也是为了衬托渡江的艰难。
已渡者怡然自得的神态,实际上也是对渡江艰难的一种反衬。作者对於李龙眠画作「在心不在相」,著重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可谓深得其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