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是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尤三哥把这本书给我,因为我一直很想看。班里的图书角曾经有过一本村上合集,那时大家没事就翻那本书,找寻里面的黄色情节。情色小说----这是我(也是很多人)对这本书的第一看法。不过大家越是讲这本书,我越是想好好读读,看这样一本书到底能讲些什么东西。
可是我却一直没怎么好好读,只是偶尔在上厕所的时候才信手翻上几页,感觉每次读都给我一种不同于我自己生活的感觉,有一种不知名的感觉在脑海里流动,但自己没法把它说出口,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二感觉。直到初二暑假里,我才真正有时间,也真正的仔细地把这本书读了下来。当时的我是一个个性很张扬的小孩子,有时候很毛毛躁躁的,很好胜,但是我感觉这本书使我的一些东西改变了,我竟然开始变得有些内向了!的的确确。但是自己当时并不明白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
转眼时间又到了高中,《挪威的森林》依然是我最喜欢的书,我也时不时地就把这本书拿出来重新读一遍,但感觉对这本书已就有些不知名的东西难以说出口。但是因为高一的时候经历了一些事情,我突然感悟到了这本书里的一些东西,当然也许只是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这是一本关于孤独与排解孤独,理解与寻求理解的书。当然,这也与我当时感觉不被人理解有些关系。
可是直到前些天,我和周航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我俩又聊起了这本书,听他讲了一些他对这本书重新的感受,我才恍然大悟似的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完整的看法。以前那些无以名状的看法也终于连成了一体,那些不知名的感觉也才真的清晰起来。顺便说一句:这半年时间我觉得周航真的成熟了很多很多,从他写的东西就可以看出来,以前他总是在追求虚无缥缈且空空的情节,而现在他更多地去考虑现实了,考虑现实的生活以及生活的意义。
那《挪威的森林》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是一本关于长大和成熟的书吧。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走进去,因此我们才不可避免的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就像初美说的:“不迷茫和痛苦的人哪里找得到!”
可是迷茫和痛苦的源头在哪里呢?在长大和成熟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在长大,我们在不断地在明白这个世界,在知晓这个世界,自己也在不断变化着,来适应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变化的过程哪有这么容易!我们必须放弃一些,忘记一些,改变一些,适应一些:但是其中有很多我们是不想做的,不愿做的,甚至不得不违心去做的。所以我们看到,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维的话却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说的谎话却多了;幼稚的想法少了,生活给我们的压迫却多了;对事情单纯的看法少了;每个人的心却变得复杂了。
这种改变是好是坏?当然不能以好坏来评判。有些本来好的,随着成长变坏了;有些坏的,也随着成长变好了;但是更多的,却是我们都不得不变成灰色――一种不黑不白的颜色。这是一种保护色,保护我们在这个危险的社会中能正常的生活下去。
这种改变最主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重新学会与他人相处。从无目的的和别人交往,倒有目的的和别人交往;从无保留的和别人交流,到有保留的和别人交流;从对人没有戒心,到对人有戒心……最后,让我们放弃这种原始的,纯净的,寻求个人理解与被理解的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
可是,这种转变有时候不那么容易,所以我们就看到,《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岁――死在一个成长的年龄。或许他承受不了成长带来的变化,或许他不敢面对成长,总之他以死来作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对于直子来说,本来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是坚定地走过成长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带给她的是,要自己去对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说的那样:“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对成长的恐惧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渊。即使有疗养基地可以让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边作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连的唯一链条”,也无法把直子从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亲的弟弟,不都是在这个成熟的年龄段,在对成熟的恐惧,迷茫和痛苦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吗?玲子,也是作为其中的一员,仅仅是没有失去生命罢了。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像主人公渡边一样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这些转变,即使我们自己并不了解为何迷茫,即使这种转变是被环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泽,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适应这些转变,但是,永泽的内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这种转变,只不过,他用自己的“奋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转变,而不是等社会来逼他转变。这也是大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
而面对成长的痛苦,我们都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痛苦,都想有人来分担我们的痛苦。对于迷茫,我们也想通过与人的交流消除迷茫。因此,我们才寻求理解与被理解。可是,完全的理解与被理解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痛苦别人不可能完全体会,我们也依旧在寻求理解和被理解的道路上迷茫。并且,越是寻求百分百的理解,其实也就与成长的主要方面所抵触:“我们不能寻求这种相处方式,而是要自己承受痛苦,在别人面前隐藏些东西。”所以,村上才要把玩孤独。因为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是无可奈何的,是每个人最终都要经历的。这也就是渡边与人格格不入的原因。还记得渡边在看望直子回来后,回到新宿唱片店里打工时,看到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和茫无头绪吗?因为他孤独,而自己甘心孤独,自己将在这种孤独中完成人生的蜕变,最后成熟起来。
而直子所在的疗养基地,更像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伊甸园。在那里,我们可以不必完成这种蜕变,不必作出转变,可以依旧保持那种相处的方式。所以在渡边刚来看直子时,会感到那里吃饭的气氛很奇怪,因为渡边自己已经完成了部分的蜕变了。也正是在直子面前,渡边才拿出自己已经蜕变的部分对直子说:“来吧,没有木月没关系,有我陪你渡过难关呢。”可是,村上的设计很有意思:它让这个不必蜕变的伊甸园中住的都是精神病人。也就是要借此表达:不完成蜕变的人,在那些完成了蜕变的人看来,就是不健全的。
而在这个成长的道路上,或许只有爱情是真正纯洁的了。因为当每个人都完成蜕变之后,爱情就沾染了太多别的东西。可是,爱情带给人的,却是更加快速的变得成熟。不论是在爱情中成或败,得到或者失去,人都会成熟很多。因为爱情让人懂得更多地背负责任。其实初美就是因为爱情的变化,而真正意识到成熟的,也是因为自己经受不住这种蜕变,最后选择了死亡。
最后,看看这些人死的年龄,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也都是成长和变得成熟的阶段,也正是人生最迷茫和痛苦的年龄阶段。可是生与死的差距,真的不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而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分叉口。“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得以永存。”死的人存在于活着的人的心里,而死也存在于每一个活着的人的心里,只是,因为死在我们心中,我们才要更好的活着。
《挪威的森林》我读了这么多边,没想到直到前些天,我才像完成大一统理论似的把每一个分割的感想统一起来,其实,也是在前些天,我才把自己这20年的生活中的迷茫和痛苦看透。当然,随着我的长大,很多想法还会发生变化,但是,不会变得就是,我希望自己和每一个我认识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人,都能勇敢的面对蜕变,勇敢地完成蜕变,并能在蜕变中保持一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