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眼球的肌肉的名称及其作用?

2022-03-10 文化 400阅读
摘录:眼外肌(extrinsiceyeballmuscles)是支配眼球活动的中轴肌,是眼球巩膜上附着的六条肌肉,能使眼球随意转动。
Zinn纤维环或称总腱环,在眼眶尖端附着于视神经孔四周的骨壁上,眼外肌(包括提上睑肌)除下斜肌起自前部眶内壁外均起自此总腱环。第Ⅲ颅神经支配上直、下直、内直及下斜四条眼外肌;第Ⅳ颅神经支配上斜肌;第Ⅵ颅神经支配外直肌。内直肌是作用最强的一条眼外肌,因肌肉肥厚,肌腱短,止点附着点离角膜最近(约5.5毫米)。在眼球内侧水平方向行走,因此其收缩之作用力较单纯,当眼球在原位时此肌收缩时眼球内转。但当眼球在上转时,肌肉止点处在眼球转动中心的水平面之上,因此肌肉收缩时除使眼球内转外尚略有上转作用。同样理由在下转位时可稍增加下转作用。内直肌鞘前部与内侧眶骨壁(泪骨)之间有纤维膜组织联系,称为内侧节制韧带,限制内直肌过度活动。外直肌它与内直肌相似,处在眼球外侧水平线上。此肌较薄弱,止点离角膜缘约6.9毫米。此肌主要力量为使眼球外转。当眼球在上转或下转位,肌肉的附着点在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或下方时,此时还略有上转或下转的作用力。外直肌鞘膜有纤维膜至颧骨眶结节称外侧节制韧带。上直肌上直肌止于上方角膜缘后约7.7毫米处。此肌中部介于提上睑肌与上斜肌之间。肌肉的走向大致平行于眼眶轴线。当眼球在原位时,肌轴与视轴大约成23度角。由于视轴与肌轴不平行,因此肌肉收缩时对眼球作用力就比较复杂。首先,在原位时肌肉收缩对眼球发生三个作用力。第一个力,因肌肉止于眼球转动中心的上方及前方,因此收缩时其主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第二个力,因肌肉止点偏在转动中心的前内侧,所以收缩时也使眼球内转。第三个力,因为肌肉的起点在视轴的内侧,因此收缩时还可使眼球内旋。当眼球外展23°时,视轴与肌轴方向一致,此时肌肉作用比较单纯,收缩时主要作用力为使眼球向上转。如果眼球在内收67°位时,肌轴与视轴成90。角,此时肌肉收缩的作用力即失上转的作用而主要是内旋。在外展23°与内收67°之间的各个位置,上直肌收缩都带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力,但各力力的比例有所不同,在内收位置时以内旋内收为主,在外展位置时以上转为主。下直肌下直肌的肌轴方向与上直肌轴在同一垂直平面上,也与眶轴一致,所不同的是在眼球下方,止在角膜下缘外约6.5毫米处。用理解上直肌作用的道理来理解下直肌是比较容易弄懂的。其作用力有二个方向与上直肌是正好对抗的,其下转力正好与上直肌之上转力对抗,外旋力正好与上直肌之内旋力对抗。下直肌使眼球内收的力量与上直肌是一致的。斜肌与直肌有一个基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直肌起点在眼球转动中心后方,止点在转动中心前方,而斜肌起点在眼球中心的前方而止点在后方。斜肌旋转力较直肌强一倍,而上转及下转作用较直肌弱。上斜肌上斜肌起自眶尖总腱环,沿眶内上壁平行于眶壁向前行走,在鼻上方眶缘附近经滑车再折向后外方呈扇形展开,在上直肌下止予赤道之后。上斜肌的作用起点应在滑车处,此段肌轴与视轴成51°角。收缩时有三种作用,一是下转,一是内旋,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1°时,视轴与肌轴一致,此时只有下转作用。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有两个作用,即内旋及外展。下斜肌起自眼眶前下方内侧壁,止于眼球赤道部后方近外直肌平面,止点作扇形展开,在后长睫状动脉穿入点之外侧。眼球在原位时下斜肌肌轴与视轴成约51°角,有三种作用力:一为上转,二为外旋,并有少量外展作用。当眼球在内收位5l°时,视轴与肌轴一致,作用力比较单纯,主要使眼球上转。当眼球在外展39°位置时,视轴与肌轴成90°,此时肌肉收缩只起两个作用,就是使眼球外旋及外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