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的“风”“骚”分别指的是《诗经》与《楚辞》。
风骚,《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一、《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民间诗歌。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华夏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二、《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漏蠢、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扩展资料:
风骚的本义却与放荡、轻浮一点也不沾边儿。它最初的意思是《诗经》与《楚辞》的并称。因 为《诗经》中有“国风”,而《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国风”与《离骚》是《诗经》和《楚辞》的精华,所以古人取国风的“风”,与《离骚》的“骚”合成一个词“风骚”,用以指代文学素养或文采。
在古代,用风骚形象人,是指被形容者才华丰赡,不同凡响。比如,北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记载:“沙门贯休,钟离人也,风骚之外,精于笔札。”这句话中的“风骚”,即是文采的意思。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云:“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注意,毛泽东将“文采”与“风骚”对举,可见其意思是基本对等的。后来,“风骚”一词又发展出容貌俏丽的意思,比如《红楼梦》第三回说:“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再后来,风骚便演变成今天人们最为熟知的“轻浮放荡”之义。
虽然,在有中国古代文史方面修养的人那里,都知道风骚在古代并不是坏词,但约定俗成的力量实在强大,因此,既然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它的贬义用法,也就没有人再愿意拿它来赞美别人的惊才绝艳和风姿绰约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与“风骚”命运相似的还有“风流”一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骚 (汉语词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 (《诗经》中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骚(屈原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