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打印机已使用多年,但直到80年代初期才用于高质量的条码印制上。热敏打印机的原理是,在淡色材料上(通常是纸)覆上一层透明膜,将膜加热一段时间后变成深色(一般是黑色,也有蓝色)。图象是通过加热,在膜中产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这种化学反应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高温会加速这种化学反应。当温度低于60℃时,膜需要经过相当长,甚至长达几年的时间才能变成深色;而当温度为200℃时,这种反映会在几微秒内完成。
通常以热敏打印机打印时的进纸速度作为评定指标,即速度为13mm/s。然而当标签格式经最优化后,有些打印机可打出二倍于此的速度。这种热敏打印机过程较简单,因而可制成手提式电池驱动的热敏标签打印机。由于热敏打印机打印的格式灵活,图象质量高,速度快及成本低等,它打印出的条码标签不易在高于60℃的环境中存放,或暴露在紫外光(如太阳直射)下长时间存放。所以,热敏条码标签通常限于室内使用。
彩色喷墨打印机在家庭与商业用户应用的普及,已经是大势所趋。数码时代的到来也让更多用户开始关注这一大输出设备。家庭对于数码技术的应用需求已经不单单只是局限在使用层面上,人们需要更适合的产品与更完美的输出效果。应用范围也已经从最初的文本打印快速过渡到精美数码照片输出方面。然而在挑选相关产品时,用户往往在众多厂商的繁多产品面前望而却步。为何如此,大多是因为对这一产品的不甚了解造成的。
首先,根据其喷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热泡式(Thermal Bubble)喷墨打印机及压电式(Piezoelectric)喷墨打印机两种。我们熟识的HP(惠普)、Canon(佳能)和Lexmark(利盟)公司是采用的是热泡式技术。而Epson(爱普生)使用的是压电喷墨式技术。这两种技术分别有不同的工作原理,我们现在来看一下。
激光打印机中最重要的元件就是感光鼓,亦即一般俗称的硒鼓,因为整个打印动作及原理都以感光鼓为中心,周而复始地动作的。激光打印中整个动作可说是充电(Charging)、曝光(Exposure)、显像(development)、转像(Transferring)、定影(Fusing)、清除(Cleaning)及除像(Erasing)等七大步骤的循环。 详细地说,当使用者在应用程序中下达打印的指令后,整个激光打印流程的序幕遂由"充电"动作展开,也就是先在感光鼓上充上负电荷或正电荷,然后再将打印机处理器处理好的影像资料,透过光束,照射"曝光"到感光鼓上,形成所谓的静电潜像"电位为零"。 接着让碳粉匣中的碳粉带电,此时快速转动的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表面,经过碳粉匣时,便会吸附带电的碳粉,并"显像"出图文影像。然后再将打印机进纸匣牵引进来的纸张,透过"转像"的步骤,让纸面带相反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异性相吸的缘故,如此便能使感光鼓上的碳粉吸附到纸张上。为使碳粉更紧附在纸上,接下来则以高温高压的方式,将碳粉"定影"在纸上,这也是何以每张刚打印出来的纸张都热呼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