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2020-10-09 健康养生 62阅读
什么是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心态有两种,即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比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唉,只有半杯水了。”而有的人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前者是悲观的,后者是乐观的,前者是消极心态,后者是积极心态。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积极心态是乐观的,都是能够妥善应对烦恼的。一个人,只要能够找出各种理由证明自己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就能很好地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积极心态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拥有健康心理的法宝,能够创造财富,导向成功,帮助你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消极心态却是心灵的毒药,它不仅排斥财富和成功,也在不断地排斥快乐和健康,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一个人之所以出现消极心态,根本原因缺乏一种对待事物的正确观念。对待事物正确的观念是: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对自己没有或者无法获得的东西保持平常心。比如天黑了,不是害怕黑夜的到来,抱怨没有太阳,而是期盼着很快就能看见星星,因为任何抱怨都是没有意义的。
积极心态是在改变消极心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命运,现在已经成为可能,正如大思想家詹姆斯所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凭借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人生规划丛书”编委会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调理情绪、调节状态、调整习惯。
怎样“调理情绪”?
情绪是重要的心理活动,是由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调理情绪是“调”心态的第一个层次。
情绪是心态最直接的表现,一般可以分为喜、怒、哀、惧四大类型。调理情绪的基本任务就是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
开发积极情绪,限制消极情绪,有四个要点:第一把握现实,第二看清事实,第三减少烦恼,第四投入精力。
怎样“调节状态”?
状态是身体及心理的属性与指标,分为积极状态和消极状态,一个人情绪好就是积极状态,情绪不好就是消极状态。调节状态是“调”心态的第二层次,调节状态就是要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
保持积极状态,转化消极状态,有四个要点,第一寻找快乐,第二保持本色,第三坚持不懈,第四适度发泄。
怎样“调整习惯”?
习惯,“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最新版的《新华词典》语)。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刺激情绪和强化状态下形成的。习惯分为两个方面:好习惯和坏习惯。调整习惯是“调”心态的第三个层次,调整习惯就是巩固良好习惯,改变不良习惯。
调整习惯有四个要点,第一积极思维,第二自强不息,第三豁达乐观,第四宽厚仁爱。
调理情绪、调节状态和调整习惯,是建立积极心态的基本环节,按照这些环节去做,就能修炼出平静宁和的心态,这是经过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敢于承受既成事实,修炼一种积极心态,一个人就能无往不胜。
1、心态平衡,情绪稳定是关键。
学会自我调整,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心胸要开阔,遇事要冷静。通过参加体育、文娱活动及与家人、朋友聊天,说说笑话,也可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等来放松自己,恢复宁静。
2、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奋斗目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正确对待自己,摆好个人的定位,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使其切合实际。正确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社会,乐观看待世界,对社会怀有感激之心,又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及其复杂的变化。
3、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保持愉快的心态,快乐对待人生。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培养多种兴趣,及时调整放松自己,消除心理压力、紧张与疲劳。
4、寻求外部的理解和帮助,来疏解心理压力。
当有心理问题时,可经常向家人、知己倾诉。主动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排解心理负担,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有机会参加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利于及时消除心理问题。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应该学会适应周围环境,为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怎样去做呢?
1、主动参与社会生活。
当今社会活动多种多样,如私人交往、学术交流、艺术活动等,广泛接触各种社会活动,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还能使自己从团体活动中获得学习与表现的机会。我们的环境是不能躲避的,大胆的接触一定更愉快。
2、坦然面对现实环境,形成善于应变的心态。
要想顺利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就需要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冷静地判断事实,理性地处理问题,并形成善于应变的心态,随时与环境作适当的调整,永远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
3、培养民主性格。
民主性格是以平等理性为基础,注意遵法守信,维护他人权利,注重他人的长处而不随意侵犯他人;注意善待他人,乐于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意见,承认并欣赏他人独特性格的存在。这样的性格对于现代人适应社会帮助很大。
4、增进个人的知识技能。
现代社会是快速变迁和知识爆炸的社会,因此,除了具有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善于应变的心态外,还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教育途径,增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能以愉快的心境,胜任本职工作,愉快的生活。
5、具备幽默感。
当代人生活紧张、焦虑而难得放松心境。幽默感一方面可松弛紧张的神经,使我们的情绪得到正常的发泄,另一方面能减少身心的痛苦,并缓解人际间紧张与冲突的关系。所以幽默感促使我们与社会沟通,从而松弛身心,愉快心境,增进人际和谐,减少人际紧张。
当今社会,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的阶层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生理健康,也关系着个人学业、事业、前途及对社会的贡献。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调整心态平衡,不断调理适应生活、工作、学习的周围环境,具备健康心态,愉快地生活、学习、工作,为社会多做贡献。
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如癌症)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不良的社会及心理因素使人体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已有许多实例: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往往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悲观失望以及过分激动等心理障碍致使疾病爆发、加重、恶化以致死亡。
因此,稳定心态至关重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人体就有很强的抗病能力,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