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你怎么理解”?

2022-03-23 教育 70阅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古话,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

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数字,精辟概括出教师风范。“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海一样的胸襟。“身正为范”,指得是“教师的职业是太阳低下最光荣的事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即身正方能为范。身正就要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语言文明,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高雅洒脱。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要努力做到“学高”“身正”,必须不断勤奋钻研,刻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因此,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已,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提出观点】

对该俗语进行解释,得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为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老师,只有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这句修身养性的名言,时刻提醒教师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论证观点】

论述该道理体现的最新教育理念

学高为师,不仅要求我们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知识的灌输者真正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身正为范,不仅要求我们做到为人师表,而且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做到角色的转换,即从长辈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

【落实观点】

落实最新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教育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对教师而言,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要读书,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形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型向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习的引导者角色转变。它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要达到“学生会学”的境界。陈述型知识即简单的死记硬背知识,不是我们课堂传授的重点,而程序性知识与策略型知识才是我们传授的重点。通过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学习的方式方法,如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使动用法与被动用法的讲授;通过策略性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课本联系到实践。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它也就是所谓的“无声教育”。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与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得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我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从长辈的角色转换为朋友的角色。

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诙谐语言,通过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在交流沟通,能够冰释师生之间的各种误解。诙谐的语言,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也是教学机智的常见处理办法。此外,朋友角色,让老师更易于体察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

总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