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liu,繁体字:劉)部首:刂部,笔画:6笔,结构:左右结构,笔顺:捺横撇捺竖竖钩。繁体草书如图所示。
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或隶书。本义是杀,后延伸至表示斧钺类武器等。《说文解字》大概是因避汉皇帝刘姓之讳而失收,但有以“刘”作偏旁的字且“鐂”字不见于史传,徐锴据此推断繁体“刘”因屈曲的“刀”(刂)被误作“田”而讹误为“鐂”。
扩展资料
字源演变。
关于“刘”的字源,除了部分人认为“卯”是“刘”的本字而“刘”是“卯”加“刂”(刀)和义符“金”而来外 ,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刘”的异体字“鐂”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在发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未发现“刘”字。篆文“刘”左边是“金”(表质料),右边由上部的“卯”和下部的“刀”组成,或将“刀”改为“田”而作“鐂”(两种写法中的“戼(卯)”字在甲骨文中意为杀牲的方法,因而本义为“杀”。
其二,“刘”本是象形字,后发展为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刘”(如图C所示)左边是一只形似大鸟的动物的象形,也像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人;右边是—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杀动物或人”,直观地表达出了“刘”字的本义——杀戮。
发展至金文阶段,“刘”字的构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象形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字:上面是个“卯”字,其本义是“胎儿与胎盘的分离”,可引申为”分开”、“撕裂”、“杀”等义,在此也表音;下面左半部分是“金“,本义是“金属”,在此代表兵器或武器;下面右半部分是“手”,在此表示“用手拿”。
三者结合,寓意“用手拿着兵器进行杀戮”,此即“刘”字的本义。小篆阶段的“刘”字,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写作“鐂”,为金形、留声的形声字,见于《说文解字》。后来,这个字发展为“镏金”之“镏”。
第二种写作繁体的“刘”,脱胎于“刘”字的金文字形。但也有所变化——变成了左右结构:左边是上“卯”下“金”的组合;右边的“手”换成了“刀”,成为从卯、从金、从刀的会意字,意思更为明确。隶书、楷书中的“刘”字在第二种结构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刀”改为“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