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先看过韩国版《奇怪的她》,后又看的中国版《重返20岁》。因为已经完全了解情节,所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影片本身的质量上。
看完后,感觉这部片子都算不上是改编,完全是翻拍。情节、人物性格、叙事模式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给了一个对比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的完美案例。
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还是很不错的。笑点、泪点、情节、回味,各方面都有亮点,翻拍之后,依然有着典型的韩国风格。但即使这样,有几个方面,我感觉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1,演员的差距。
中国版中,女主角和隔壁老爷爷的扮演者,可以说基本还原了韩国版的原貌,除此以外,其他角色的表演,均有所欠缺,尤其是一些镜头很少的群众演员,差距更大。
像老年沈梦君,虽然用的是知名演员,但看完整场,感觉她花大力气在塑造的,仅仅是原版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固执的、虚伪的、高傲的老太婆。除了那一双破鞋子,我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吃了一辈子苦,独自一人把孩子抚养成才的坚强女人,倒有些像一个养尊处优的太太。这和整个剧情是不符的。
像女主角父亲的扮演者,虽然在极力扮演一个沉默内敛的大学教授,但这种深沉和无奈,却停留在表层。最后医院里母子相认的场景,其表现力度与韩国版中的城东日相去甚远。
还有一些群众演员。譬如青春照相馆中的摄影师,差距就更加显著,简直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了。
2,音乐的差距
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一部关于歌手的电影。
在韩国版中,女主角初露锋芒,是在一个雨天,静静地哼着一首《雨水》;后来在试音时,又通过一首极具感染力的《white bufferfly》,顺势渲染出其一生悲惨的经历,契合得简直完美。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仔细回味了一下,确实好听,堪称经典。
而在中国版中,我唯一记忆深刻的,就是一首《给我一个吻》,还是一首十年前的老歌了。在关键处,需要配合情节所编写的插曲,却只能用一般来形容。至于最后现场高潮的那首歌,我听到一半简直想捂住我的耳朵。非但旋律没有任何亮点,而且非常吵闹,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一般,直刺耳膜。
3,细节的差距
一直以来,韩剧给人以唯美的感觉。之前我以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法,但通过对比后发现,这是一种拍摄的态度。韩国片子通过对细节的完美追求,使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感觉,提升一个层次。
韩版中的这种细节,数不胜数。像一个飞信的邮递员、大人谈话时突然站起来的狗狗、拴住孩子小脚的绳子、输血的塑料管,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只有半秒一秒的时间,却能映射出特殊的情感。而在中国版中,除了几个纯粹为搞笑,生硬地被塞入的还珠格格的镜头,我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印象。
除了这种以秒为单位的单画面外,韩国版中对一些小情节的处理,非常精妙。比如,老太太为了一双鞋子,围着市场转了三圈最终还是舍不得买,却十分大方地给孙子零花钱,这就十分自然地衬托出了一个对己非常节俭、对亲人异常大方的老太太形象。而中国版中,将买鞋子这个情节给删掉,而老太太也从一个咖啡馆打工者,变成了一个整日闲来无事的麻将爱好者,这种人格形象就完全被掩盖了。
上面所说的种种,共同缔造了影片整体的差距。其人物塑造的立体性、影片制作的精良程度就都呈现出差距。唯因完整保留的韩版的情节,还算是完整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勉强算是一部好片子,至少要比之前那些所谓大片,实则烂片的电影要好。
说了这么多,其实并非是要黑我们中国电影。只是,中国电影目前的态势,好像是05-07年之间的股票市场,只要是个电影,甭管有没有情节、有没有深意、有没有带给人们思考,只要搞个剧本、找几个明星拍出两个小时的胶卷,一经包装,立马就能获得不错的票房。烂片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什么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等等啊,太多了没法一一列举),连跑男一个综艺节目都要搞电影版来吸金,可见电影市场的火爆。可是好的市场并没有带来好的影片,反而让人迷途。几乎所有的电影人现在在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更快地拍出电影来赚钱,已无更高追求。从更远的未来回看13,14年的中国电影,当是一片灰蒙的颜色。漫天的黄沙在飞舞,最终却什么也没留下。
电影市场也是市场,如果随便从地里拔出一颗大白菜,就可以卖出和一盆精心修剪的盆栽同样的价格,大家都会去卖白菜。中国电影已经是一个充满了假冒伪劣商品的破市场了,靠着人多维持着表面的繁华,却已几乎生产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破局的锤子就在观众手里:唯有观众具有识别和挑选的能力,才能让真正的匠人呈现出价值,贡献给我们更高层次的作品。但何时大家能对这样一个没有营养的市场感到厌倦,一起砸下这一锤,还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