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略型人才怎么激励

2020-10-19 财经 53阅读
1.诊断
所谓战略性人才储备是指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通过有预见性的人才招聘培训和岗位培养锻炼,使得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组织扩张的要求。由此可见,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的,它服从和服务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包括前瞻性的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两个方面。
2.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
战略性人才储备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并构成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性人才储备应建立在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战略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理想情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者客户相匹配,以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在对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与这一特定战略相对应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人员数量、结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等。同时战略性人才储备也构成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性人才储备贯穿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全过程,但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在一些规模小、成长快的企业,经营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高速成长的表象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由企业家精神为主导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时,战略性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在这一阶段一个自发、混乱、随意的公司要转型为一个更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的实体,需要在包括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人才扩张。人才储备不足,不可避免地把公司从增长快车道上拉下来。而且,转变过程中这种人才扩张如果是应急补缺性的,将不能从战略上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因此需要将人才储备提到战略角度考虑,以减轻企业增长导致的组织转型痛苦。
3.骨干人才的储备是核心
人才储备是有成本的,包括:1.人员工资支出的增加;2.冗员造成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下降;3.因人员缺乏发展机会造成的人才流失。对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过量的人员储备会使前两项成本大幅度增加,第三项成本则会因为企业发展产生的机会而抵消。人才储备不足同样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应付人员短缺的招聘、培训活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新员工学习曲线的降低需要较长过程。因此,骨干人才的获得在时间上的滞后性会造成很大的机会成本。企业要在两种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骨干人才是指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或有丰富的本行业从业经验和高超的管理技能的员工,其能力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培训和工作锻炼才能获得。当企业因业务发展出现职位空缺时,骨干人才便可以顶上去,不至于出现发展瓶颈,用人上捉襟见肘,从而保证企业发展的连续性。
4.储备途径
1)内部培养
内部人才培养包括建立内部晋升机制和工作内容设计两个方面。
内部晋升——通过内部晋升,可以把组织发展形成的岗位空缺留给内部职工,使员工与企业共同获得发展,增加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譬如A公司的营销组织体系包括营销副总、区域经理、办事处主任,业务代表等几个层次,随着华南市场的开发列入公司计划,公司总部可以调任某些业绩较好的区域经理或副经理甚至某些优秀的办事处主任负责华南地区的市场开发同时一些表现优异的业务代表也可以被提升到办事处主任的岗位上来。
工作内容设计——员工工作内容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个运作良好的人力资源体系中,人才培养不只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各部门各级经理人员都应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把人才培养的效果作为对他们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各级经理人员应针对本部门人员的不同特征和岗位的不同要求,为他们设计有针对性的工作内容,并进行持续的跟踪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建立层层负责的人才培养制度,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可以使优秀员工在实际工作锻炼中快速成长起来。
2)招聘
从外部招聘新员工。招聘应该是有一定预见性的,而不是出现人员短缺时才进行的应急行为。人才招聘可以通过常规的招聘会、报纸广告等进行:也可以建立人才信息库,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人才的关注和经常性沟通,及时补充人才,保证关键性岗位有适度的力量储备。比如A公司计划开拓华南市场而当前公司的营销人员已经处于满负荷状态,因此,公司可以根据华南市场的发展计划或预期,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招聘一定数量的营销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公司介绍、业务培训以及岗位实践以便他们在开拓华南市场时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3)培训
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和知识更新的加快,需要对人员进行不断的系统的培训。否则,不但新员工不能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而且即使是公司的骨干员工也会因知识老化被淘汰出局。人力资源部门应从工作分析开始,根据各岗位的不同要求和员工的差距进行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同时针对市场竞争情况和知识发展,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知识的完善和更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