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做公务员是浪费吗

2020-09-24 教育 52阅读
【英盛观察】
前些时,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出席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时,就我国年轻人争相报考公务员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他的理由是:“政府机构不是给年轻人的,这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也浪费了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
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年轻人应该努力去创新,他说:“我们希望看到聪明的年轻人对妈妈说,妈,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开公司去了。”
尽管笔者历来对诺贝尔奖得主心存敬重和仰慕,但对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上述这番话,却深感无法认可,更难以赞同。撇开创新是否应成为年轻人唯一值得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以及开公司是否就等同于创新这两个问题不谈,仅就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当了公务员,是否就是浪费了社会的教育成本,这就足以值得思一思和议一议的。
尽管很多公务员并不认为自己属于高收入一族,但在大众心目中,当公务员却是收入高,风险小,福利多的工作。很多年轻人放下所学专业而被当公务员的好处所吸引,这应该是经济社会中极为正常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务员也是一个广受欢迎的职业,尤其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时期,更是如此。近几年国内出现几十人甚至上千人争考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实际上除了间接体现了当今社会就业难的宏观环境外,更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那些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群体,从经济理性角度考虑的选择结果。收入多多,工作少少,大众在选择职业或工作上所依据的通俗标准,与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特征是完全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形态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显然是合理且平常的。即使年轻人敢于去创业,其初衷或动机也往往就是想多赚钱。而所谓的利益最大化,不同人必然会有不同的判断依据,现实中所谓的各种最大化,其实完全是从个人的偏好去进行综合评判所得的结果,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后在教育方面的一个重大改变,就是不再包揽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分配,这符合市场经济拥护者所赞同的,由市场的力量来调节配置社会人力资源。自然地,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市场的调节给了他们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但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博士后,在毕业后被高薪工作吸引,而不能或不愿去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工作。从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或者说花在他们专业教育上的成本这个单一角度而言,个人的用非所学显然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但市场经济讲究的就是让社会通过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来配置资源,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人力资源。因此,若从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角度去评判,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从事非所学专业的工作,那又是非常合理的现象。
面对历史和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必不可免地会存在社会资源的浪费,市场经济体制自然也概莫能外。除了在人力资源领域,必然出现上述的所谓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外,在生产领域,因产能过剩导致供大于求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或低效率,那就更是比比皆是。马克思早就预言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就是因生产过剩而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而且这一预言也被目前世界整体上是产能过剩的事实所验证。许多笃信市场经济体制是万灵之药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往往是将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解释成是为了提高社会总体效率而必须付出的成本。那么,以此观点看待当前年轻人热衷于当公务员,即使表观上确实存在着社会教育资源方面的浪费,也完全可以视为社会为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成本,而不是能够杜绝的社会资源浪费。笔者并不了解埃德蒙・菲尔普斯是否信奉市场经济学说,但他的“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去做公务员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这一观点,显然与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相去甚远,甚至是相背离的。
从为提高社会总效率而需耗费的必要成本的概念出发,或又可以引出对一个人在其进入社会工作之前接受社会教育之目的的另一种诠释。每个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多年的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有多少在后来的工作中被使用了,估计不会超过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这个现象正揭示了这样一个被掩盖的本质事实,即:一个人在其进入社会工作之前受到的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为了用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来从事未来对口的工作。如何来解释这一普遍现象的合理性呢?结论或需来自于对一个人在步入社会前进行教育的更基本或更重要之意义的如此理解:通过学校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使受教育者形成或具备一种基本能力,一种在面对新问题时可以尽快地入门、熟悉直至成为行家里手的适应性能力。我们常强调要追求素质教育,那素质教育又是什么呢?本质上不就是能够全面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吗?若我们能够接受上述的观点,那就更没有理由去批评或反对年轻人争当公务员的现象了。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进入公务员行业是用非所学,但他们所受的前期良好教育,对于他们很快地熟悉工作、适应工作并胜任工作,起到了看似无关,实则直接有效的巨大作用。
如果我们充分意识到现今公务员体系饱受诟病,公务员的工作被普遍视为低效率的严重性,那么我们似乎更不应该反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去当公务员了。设想一下,如果让中老年人去充实公务员队伍,或是让接受教育不多的年轻人去充实公务员队伍,我们的公务员队伍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还能指望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大幅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改善吗?最终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答案自然无需明言。
行文至此,若要对“接受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去当公务员是浪费“这一话题再多说几句的话,那或许应该是:我们不应该批评年轻人争当公务员的现象,而是应该完善公务员选拔制度的建设,使得在公务员的选拔过程中,能够杜绝徇私舞弊和任人唯亲,让公务员选拔制度可以充分体现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使得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以此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公务员的工作低效率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从而也是更需要我们去充分关注的重中之重。
赞成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应该去创新,这个观点自然不会有错,但何谓创新却难以得出统一的看法。从事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自然是创新,开公司却不容易和创新直接挂上钩的。若以经济学和科学的角度来判断,绝大部分人开公司充其量也就算创业而已,如果不说是为了混口饭吃的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