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园林、英国风景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异同点

2022-04-11 文化 734阅读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法国园林:大约在公元500年,法国就已经有对供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当时在王公贵族们的园子中,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植物,这样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园林的萌芽时期。这与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初的园林形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是有所区别的。不过,从它的使用者来说,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这一点上又是相同的。此后,虽然在它的园林中增加了观赏植物的品种,并开始了观赏树木的修剪,但总体来说,在12世纪以前,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园林的经营处于低级水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
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为法国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繁荣,随着经济的增长,贵族们逐渐追求更为豪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并出现了利用机械装置设计的类似喷泉的水戏内容和动物园等形式,而且在国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圣保罗的花园里根据记载有利用植物做成的迷宫。不管它当时代表的历史意义如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造园技艺有所提高,造园内容更加丰富。1373年.英国向法国发动了战争。战争初期,法国受挫,加上疾病,致使法国人口减少,经济受挫,造园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过近百年战争,于1453年的法国胜利而告终,开始进入了经济复兴时期,国王路易十一(1461-1483)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此期间,王族安茹大公瑞内除了建造豪华的宫廷外,还建造了拉波麦特花园,此花园打破了法国的传统格局,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而且还成功地应用了中国造园中借景的手法,这一点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注重自然和野趣。
文艺复兴运动使法国造园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6世纪上半叶,继英法战争之后,伐落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虽然他们的远征失败,但接触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化,并受意大利文化影响深刻,对造园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在花园里出现了雕塑、图案式花坛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还出现了多层台地的格局,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园子象东阿府邸的园子、迦伊翁的园子等等。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园子的功能除了增加了游憩、观赏的功能外,仍保留着种植、生产的功能,总体规划很粗放。
到了16世纪中叶,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园林艺术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建筑上,形成庄重、对称的格局,园林的观赏性增强,植物与建筑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园林的布局以规则对称为主,这一切主要是由于受意大利造园的影响,比较有名的有阿内府邸花园、凡尔耐伊府邸花园。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在建筑师木坝阿和园艺家莫莱家族的影响下,法国造园从局部布置转向注重整体布局,并且也有运用题名、图象表达思想的记载,这与我国园林中应用景题、对联等似有同功之处。可见,这时园林的创造力、表达力明显增强。陈志华先生称这一时期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在倡导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园理念影响下,造园布局便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这一理念同时在植物要素的处理上也有表现,他们运用植物以绿墙、绿障、绿篱、绿色建筑等形式出现,而且技艺高超,充分反映了他们唯理主义思想。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诺特尔,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花园,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宏大、壮丽、稳重,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传播到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及至整个欧洲,影响极为深远。凡尔赛花园的总体布局是为了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以府邸的轴线为构图中心,沿府邸--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而且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可谓构思精巧。而园林布局则强调有序严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了一种宽阔的外向园林,反映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平展坦荡中,通过尺度、节奏的安排又显得丰富和谐。其宏大规模的功能是为了宫廷举行各种活动以容纳许多人,而国王路易十四喜欢的一处是瓷瓦里阿农便殿,装饰材料的应用是仿中国的瓷器建造的,可见中国的文化在那时就已有深远的影响了。此外,非常有名的花园还有勒诺特尔为富凯设计的孚-勒-维宫府邸花园,是他的第一个成熟的作品。造园艺术也非常高超。对于凡尔赛花园和孚-勒-维宫府邸花园的详细设计这里不再赘述,因为大凡喜欢园林艺术的人都解读过他们。纵观法国的历史不难看出,当法国步入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成为全欧洲中的强国,在政治及文化方面都达到了辉煌的颠峰,在这样文化昌盛的时代,涌现这样优秀的园林作品也易于理解了。
法国庭园自16世纪以来,都采用了严格对称的形式,到17世纪,虽然受意大利的影响,但在整体设计及局部处理上仍未能达到统一,局部的变化也是零散的,勒诺特尔最重要的成就是将庭园与建筑看成一个整体,来设计雄伟而又统一的景观,并在他的具体设计中得到了成功的体现,凡尔赛宫苑的完成确立了法国古典庭园式样。随着路易十四辉煌历史的结束,进入摄政时代以后,凡尔赛宫苑就开始荒废了,直到1747年才得到复兴。
18世纪后,法国造园艺术又受到中国和英国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追求亲切而宁静的氛围,是对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一种冲击。宫廷式园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增加了许多自然的味道,18世纪中叶,正当法国资产阶级成为一个新兴阶级崛起的时候,他的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借用孔孟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反抗宗教神权统治的思想武器,随着海外贸易的开展,欧洲商人从中国带走了大量的工艺品,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东方文化。法国造园也进一步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18世纪下半叶,由于受到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潮流影响,造园艺术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自然风景园林大为推崇。总之,从16世纪后半叶以来,大约整整一个世纪,法国的造园既受到了意大利造园的影响,又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过程,直到17世纪后半叶,勒诺特尔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式时代的结束和勒诺特尔造园形式的开始,并成为在欧洲有深远影响的一种形式,法国的造园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勒诺特尔可以说领导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文化,这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象中国园林推崇自然景观一样,它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当我们回首时,依然是那么璀璨与壮丽,它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作用的产物,不管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如何,他们对世界园林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法国古典园林与我国古典园林从形式到审美情趣等方面可谓大不相同,我们了解其产生的渊源,有利于我们把握传统,寻找文化沉积,进而创造新的作品。另外,法国的造园艺术开始是出自建筑师之手,特别是古典园林受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法国建筑艺术的高超,有许多我们现在仍然能感受到的不朽之作,除了代表法国艺术精华的凡尔赛宫外,现存的有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坐落在巴黎,除了在宫内陈列着许多艺术珍品,卢浮宫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建筑艺术珍品;波旁宫,是一座气势雄伟的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还有爱丽舍宫、卢森堡宫、巴黎圣母院、巴黎蜡像馆、凯旋门等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有如此雄伟壮丽的建筑,建筑师手下的园林自然也脱不了宏大、气派,体现着宫廷文化。此外,如今到法国,我们还可以看到天然的动物园、海水治疗中心、旺多姆圆柱、巴尔扎克故居、枫丹白露、戴高乐广场等等许多名胜。现在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虽然有更多的优秀园林作品出现,但我们不能否认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风景园林:英国风景园林盛行于18世纪初期,与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园林风格是不一样的,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自然美,这种对自然的审美观点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英国自然风景画。没有什么几何形啊,对称性啊。对于尺度的问题,也并不是都是大尺度的,小尺度的园子风格也是很有特点的,但也是以植物造景为主,特别是注重球根,宿根花卉的应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