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矛盾人际关系沟通的话剧

2023-06-03 综合 31阅读
剧本就不直接给了,你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一些要求:

心理剧(Psychodrama)最初由精神病理学家莫瑞诺(J.L.Moreno,1989—1974)创造于20世纪30年代。心理剧也称社会剧,是一种团体心理疗法,它借助于特殊的心理方法,揭露出参演者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矛盾和情绪障碍,并在心理治疗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帮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校园心理剧,由心理剧发展而来,是以心理剧的理论为基础,在校园环境下,由心理辅导教师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本质,明确症结所在,找到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参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受到深刻的启发与教育。

一 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

(一)舞台

舞台的提供主要是为参演者创造一个宽敞、自由的活动空间,以便于主角、配角和导演自如的活动、尽情的发挥。主要包括背景图片的设计、背景音乐的播放、灯光的调整、音箱的设置、道具的摆放等。

(二)导演即心理辅导教师

心理辅导教师是校园心理剧的策划、组织、编排、把握、分析和引导者。他和剧组其他成员处于平等地位,不能有过分的支配性与“自我中心”,在强调学生“自发性”表演的同时,要把握住心理剧的主题、控制住心理剧的进程,并及时对其进行点拨。心理辅导教师要积极的促链斗成宽松、接纳的团体气氛,并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和得出结论”。在表演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与总结。另外,由于心理辅导教师本身存在的矛盾会影响某些问题的处理,因此,必要时需要回避指导。

(三)主角即最矛盾、最挣扎的学生

主角是团体的代表,主角的问题是团体问题的具体表现。在表演的过程中,主角的自发性和创造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为了帮助自己和团体获得对问题深入的探究和新的感悟,主角要进行适当的自我暴露。因此,有效的校园心理剧主角应该是“自由”的,他有权决定剧情和挑选配角,并对其作出要求,并且他可以接受和拒绝心理辅导教师的建议。主角的选择是有某种需要(如从恐惧中或悲伤中解脱)推动,并且有强烈的解决问题愿望的学生。

(四)配角即在主角的生活中代表某些人或物的其他剧组成员

配角作为主角的辅助演员在心理剧的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人还是物,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他们都成为主角的辅助性自我,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帮助主角、影响主角,进而影响整个校园心理剧的过程。因此,运用配角可以提高校园心理剧的辅导效果。配角的最佳人选是现实生活中处于剧中要求的地位,本身有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更容易身临其境的表演,并且在表演中很容易就解决自己的问题。

(五)观众即观看演出、参与互动并提供反馈与支持的学生

所谓观众,并非以局外人的身份单纯的欣赏心理剧的过程,他们也具有很强的自发性,他们需要为整个团体有效氛围的构建作出积极的努力。一方面,这些学生通过观看演出过程中的同感,体验到祥唤山自身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他们进行着开放的、多角度的观察,进行着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与讨论。

二 校园心理剧的结构

(一)暖身

暖身阶段是体现校园心理剧功效的奠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心理辅导教师需要协助团体为将要进行的工作暖身,同时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协助,比如明确各个角色的任务和演出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协助产生主角等。精心设计、恰当实施的暖身准备,有利于达成一致的目标和创造宽松、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自发性和创造性的生成。这些都为学生最终完成建设性的、健康的、积极的行为改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表演

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始终贯穿于表演过程,主角、配角谨中和观众要把情感融化于团体,将经历融合于剧情,通过剧情的发展来探索自我心理发展历程,并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通过对事件的陈述、辨别和澄清,探询事件对自我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揭示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宣泄压抑的情感,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阶段心理辅导教师要努力促成一种宽松、接纳的团体气氛,把握好剧情的进程,并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