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关于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有几个特点。一是不明确的,是自觉的意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思辨;二是没有维心和维物之分,维心与维物的区分是真真正正的舶来品;三是这些探讨基本上都从属于伦理学范畴。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古代东方有儒家、道家和禅宗三中说法。
儒家:其代表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在探索人性美、人格美时涉及到美的本质。他们认为,美的本质就是善。人之所以为人是有道德的,是知仁义的,而仁义在道德上就是讲善,就是充实的。所以孔子说:显任为美。美就是道德理想的完美实现。
道家:以庄子为代表。道家在谈人生、谈人格时,由宇宙观发展的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他们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看不清摸不着,但可以体会到,是衍生事物的根本。在老庄看来,有“道”就是自然无为的。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追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自然的消亡。无为而无不为,即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因此,道家认为:美是绝对自由的。
禅宗:禅宗是中国式的佛教,与到家相结合。佛家认为现实世界充满罪恶,没有美,美在神明的世界里,而道家则讲求自由。二者结合就形成了禅宗的美论:禅宗认为,人生下来就充满痛苦,要摆脱痛苦,就要停止一切精神活动,泯灭天物,抛弃一切追求欲望(人生而有情),达到涅磐的境界,即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得以绝对的精神自由,也就是悟道。因此他们认为,美就是对世俗痛苦的彻底超脱,就是清静自在。也即:美就是超脱。
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方美学的脉络,这也许就是东方的美学。中国当代设计发展状况
1.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仍然可以说,当代中国的设计在某种角度讲是没有根基的。中国同西方国家一样都有优秀的艺术审美和手工艺传统,但是西方国家通过各种设计运动,尤其是机器美学思潮的发展,以手工艺、绘画、建筑为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设计,并且所有设计流派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西方古典美学内涵,为了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进行了长期复杂成功的转化[5]。我们中国缺少这样的转化环节,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过去几百年的人为割裂与断层,我们设计观念的长河在这中间发生了断流,中国的当代设计也成了无源之水。虽然我们积极的吸收当代西方各国最先进的技术、艺术和文化成果来发展自己的设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没有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源泉,美学观念和设计形式呈现出了跟当年西方机器美学兴起之前同样纷繁杂乱的状况。各种设计风格充斥我们的现代生活的城市、建筑和产品当中,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在逐步增强、民族意识在不断觉醒。我们研究机器美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积极寻求适合本民族和时代发展的美学观念,在进一步改革现代社会物质外观的同时,致力于改造人们的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提升中国设计发展的地位。
2.中国设计崛起的时机
纵观设计发展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历史总是一定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美学观念与设计形式的衍变一直没有停止,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在分离与平衡中不断向前发展。平衡永远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衍变,总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推动社会往前发展。现阶段,中国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是后来者,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开前人走过的弯路,更快、更高效地向前追赶,就如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跳跃式发展一样,这其中真正对我们形成考验的还是在全面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没有多少前人经验可供借鉴的时候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研究机器美学的发展状况,使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前中国自身发展状况的美学观念和设计文化,从而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设计发展的新的策源地和中心,成为真正的设计大国。
3.东方美学观念的发掘、再造
机器美学总的来说主要解决的是人和机器的问题,这也是工业时代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果的高度体现。当人类社会向未来的数字时代迈进的时候,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局限性。我们发现,古代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观念,却恰好符合信息时代的新美学观念应该立足于解决人、机器(产品)、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设计师在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大背景之下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使命,才能在向传统追寻文化血脉和灵感启迪时,从文化的发展动因上解读传统,产生我们应有的洞察力、理解力和美学观,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其独特的创造性。因此,在今天我们从新的视角研究机器美学,是为了以“反传统”的角度审视过去,创造未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发展过程当中,让我们的美学观念和设计形式从割裂走向融合、统一,实现一种中华民族设计文化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