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06-07 时事 345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实现现代化

3.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

A.各地区均衡发展

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

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变到依靠()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6.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还告诫说: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体现了农业( )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7.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8.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 )

A.四个现代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小康社会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 )

A.坚持以人为本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E.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完全实现现代化

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是()

A.工业 B.农业

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

E.流通和服务

3.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内

C.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C.切实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资源

D.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E.边污染边治理,发展为先,有了污染再治理。

5.要使地区经济布局趋向合理,正确的选择是()

A.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

B.逐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东部地区要支援中西部地区

D.在相互开放和平等交换方面加大力度

E.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协作

三、辨析题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2.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扩大无需特别关注。

3.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此外再没有第二条道路。

四、简述题

1.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论邓小平关于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及其意义。

2.试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原理,阐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我国每亩耕地占有农机总动力只有0.16千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机播和机收面积均不超过20%。……在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目前改造的步伐仍然比较慢。

(摘自《经济日报》)

日前中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39%,而发达国家则达到70%~80%。

(摘自《经济日报》)

材料2

我国12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1997年,9亿多农民消费水平还不及3亿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民要达到1995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约需增加彩电1.6亿台、电冰箱1.4亿台、洗衣机1.7亿台,相当于我国目前彩电生产能力的2.8 倍、电冰箱生产能力的7.2倍、洗衣机生产能力的6.8倍。

(摘自1998年度《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3

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1996年1月~10月份,国家财政支援农业的支出达3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高于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我国“九五”期间将达到40%以上。据专家估计,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如果能提高到50%,则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4500万吨。

(摘自《经济日报》)

材料4

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摘自中共十六大报告)

依据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2)材料2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3、4,说明我国现阶段怎样才能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C

6.B 7.C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ABCD 4.ACD 5.ABCDE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作用,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而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导致的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以及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或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

2.答案要点:

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发展差距问题。

第一,要看到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因此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地区差距扩大的问题;

第三,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

第四,要看到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当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建设的重要方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采取措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3.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1)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还比例落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并且发展不平衡。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中国的这些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既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利益。这就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简述题

1.答案要点:

第一,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我们的国力将大为增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将进一步前移。届时,一个更加强大的民族和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它将向世界表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惟一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1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必将极大地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我国同世界最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还不算高,但我国的经济总量很大,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对人类的贡献将会更多、更大一些。这不但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2.答案要点: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1)这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重大决策。(2)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3)这是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得出的正确结论。

3.答案要点: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后代人的需要得到满足。(2)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共同性原则。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之后,邓小平曾对全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刻考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面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还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成熟,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2.答案要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但它不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而是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途径,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根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怍用,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健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六.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材料1说明我国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非常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低,远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农业生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薄弱环节。

(2)材料2一方面说明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非常低,农民的生活很苦,另一方面说明农业的发展水平高低对其他产业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滞后将影响着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的发展。农业是个国内大市场,未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由此可见,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长期的方针。

(3)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要改变这种不利现象,大力发展农业,一要靠政策,因为政策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二要靠科学,主要是要科教兴农。此外还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增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