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机遇与挑战的论文

2020-05-05 教育 110阅读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经受了一次历史罕见的考验和挑战,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为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而本来就面临就业难问题的大学生则在此问题上又遇到了一次艰巨挑战。
就业人数多、就业机会少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两大难题,虽然国家对研究生招生人数适量增加,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燃眉之急依然紧迫,大学生想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就应该另找原因,另谋出路。
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存在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短期内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机构不可能得到明显的缓解,而且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大学生就也难的主要因素,如果仅因为教育制度存在问题,那被认为教育制度趋近于完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也同样存在着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窘境,这又作何解释?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无外乎两种——内在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也就是指大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与专业文化知识,这方面的提高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此话亦为老生常谈,在此就不多做累述。外在原因则表现为两点——时间工作能力,应聘技巧。
大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往往遇到公司的条件里又“需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很多大学生也是因为这条败下阵来。大学生刚刚毕业,很少有人能拥有相关工作经验,更别提两年的时间了。招聘公司提出这样的条件似乎有些强人所难,我却认为其实不然。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虑,谁不想招到的员工是个熟练的“老手”,这样可以直接上岗从事工作,而如果招到的是个“新手”,耽误工作不说,对新人的培训又是一批不小的费用。对于这一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大学生迈出校门之后不能眼高于顶,很多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工作不称心。其实放低身价并没有什么坏处,找到工作的同时又积累了经验,等时机成熟了再去竞聘更好的岗位,有了资本不说,成功率也会增大。
对于应聘技巧就比较灵活了,一个公司招聘新人,学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则是应聘的第一印象,仪表风度、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培养这些技能与素质。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最好的办法,平时也应注意与别人的交流。在招聘过程中,绝大部分考试内容是用嘴说的,这也是人与社会融合的一种体现。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实在我看来,困难是弱者的挑战,是强者的机遇,把握每一次能让自己变强的机会,你就会逐步接近成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