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暂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考试急需!!)

2022-07-30 财经 109阅读

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扩展资料:

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发展

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1958年菲利普斯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英国1861-1957年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关系》,发现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存在一种较为稳定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即低失业率年份货币工资变化速度较快,高失业率年份货币工资变化速度慢。

1960年,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和索洛(Robert Solow)根据成本加成定价原理,用通货膨胀率取代了货币工资变化率,将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为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替代关系的曲线,并将其正式命名为“菲利普斯曲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利普斯曲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