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020-05-16 财经 85阅读
在当代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播,已经到了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存在方式去抽象地谈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人类社会已经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一社会系统而存在。在今天,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都只有获得它的当代形态,通过并借助于文化产业这样的媒介系统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存在和有效传播。半个多世纪前发端于美国的文化产业,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文化产业蓬勃的经济发展之势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为当代世界的朝阳产业,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由国家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并预言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近20年来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巨大的文化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文化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存在方式,它正以其独有的生命形态和创造力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文化面貌、生态结构和生存方式。
思考一:正确认识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其它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区别。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具有以下特殊性。(1)文化产业的产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这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一般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越强,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就越多。而其他产业的产品则主要是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2)文化产业产品的生产者,必须是文化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创作才能的个人。生产文化产品过程中劳动的支付完全是脑力的支付。而生产物质产品的产业既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也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还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3)文化产业是通过创造供给来培育和创造消费需求的。在文化产品未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此的需求是难以判断的,投资文化产品是要承担市场高风险的。创造文化产品,创作者或是靠涌动的创作激情,或是靠对市场需求的理性预期,不可能有明确的消费对象。而物质生产产业,则可以有明确的消费对象,有明确的消费数量,有明确的消费质量要求。(4)文化产业的生产极具创造性和个性。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件文化产品之间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文化产品都极具个性。而物质生产的产业,其生产的产品大多具有同一性、标准性、可替代性,产品大都有明显的生命周期。(5)文化产业的产品创造的是无形资产,积累的是品牌效应。同一产品被传播的次数越多,其产生的产值就越高。美国的卡通产业产值与汽车产值相当,就充分说明一个作家、一个演员,其名气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大。而物质生产产业,一方面要生产有形物质,创造有形资产,另一方面要积累无形资产,不可能创造出脱离物质生产过程的无形资产。品牌也是有形商品质量和信誉的长期积累。(6)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有共生性和融合性。任何一个产业形态,都融入不同的文化内涵,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等,无一不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文化产业提供的文化服务具有以下特殊性。(1)不可储存和运输,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2)服务的易逝性,在服务能力不能得到完全使用时,就会发生机会损失,如影剧院里的空座现象。(3)服务的无形性,购买产品时,顾客可以在买前观察、触摸或测试,而购买服务时,顾客则依赖对服务供给者的认知程度或即时感受。(4)服务的需求决定性,服务不可能计划生产、是开放系统,受传递中需求变化的全面影响。(5)服务的异质性,服务是观点、概念与感知,服务中顾客与提供服务品供给方的交互性决定了服务的个性化,关注个性化也为服务的变异性创造了机会。(6)服务的即时性,服务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普遍地需要在同时同地完成服务交易,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如果不在同一场所同时进入服务程序,服务交易就难以完成。
思考二:正确认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世界格局中的非对称性。资料显示在许多发达国家,不仅文化产业十分发达,经济实力也非常雄厚,对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化产业为他们已经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产业规模与其汽车工业不相上下,平均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已超过汽车工业的年产值;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超过农业、交通、通讯及信息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已占据总消费额的30%以上。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发达,如新闻传媒、好莱坞、迪斯尼等规模巨大,其中文化娱乐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视听产品出口额仅次于航空航天等少数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40%以上的份额。美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0%,美国的400家最富有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是美国创造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我国1998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5%,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3%,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就业人员的0.4%。有关部门根据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潜在需求初步测算,2000年我国文化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当年GDP的3%左右,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只有近千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不足三分之一。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我国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将快于对有形商品的需求,按照近五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年增长幅度,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长幅度,至少不会低于这个水平,也就是说,如果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年均增幅达到10%。那么到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5500亿元。现阶段,世界文化市场的容量已经达到1兆20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影、音乐唱片、动画片、电脑游戏等大众娱乐项目方面,各国都在不惜血本地争夺着这块市场。而我国所能提供的文化消费品与这个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个巨量的差距,一种严重的非对称状况。我国网上信息内容流入和流传的比例悬殊,国际互联网81%网页是英文的,近3000个世界性大型数据库70%设在美国,尽管全世界大约有20000种语言,但微软发布的软件只有64种语言,话语霸权使西方学术界与新闻媒体的观点占压倒优势。
网上中文信息内容不到整个网上信息总量的1%,这就意味着,我国大部分网上消费者,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在消费别国的文化产品,《哈利-波特》和《谁动了我的奶酪》进而《素质教育在美国》等文化产品在中国文化市场的畅销,中国文化产品在这样一种畅销面前所形成的低位势反差,中国出版业出现的每天都在“等待下一本畅销书的到来”的市场依赖。比如1998年迪斯尼公司制作了动画片《木兰》,片中的花木兰虽然还是代父从军,但孝道的主题已经让步成为次要,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寻成为这部动画片的主题。动画片《木兰》虽然保留着中国传奇的基本故事情节,但又被赋予了崭新的美国式文化含义,成为当今世界的新传奇。这部影片在新加坡首映后,在全球循环放映,总收入达3亿多美元,成为迪斯尼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中国传奇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造其它文化、据为己用,并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思索。在今天,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特殊的文化主权形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文化的意义载体系统象文化产业那样迅速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象文化产业那样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象文化产业那样把各民族创造的不同文化成果迅速地传播给全世界,在极大地推动不同文明成果快速交流的过程中,推动着人类文明整体的全面进步。
思考三:正确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生态的“破坏”。正如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崭新的文化媒介和文化形态的出现,都必然地要构成对于一种文化的创造性破坏一样,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优化升级,不可避免地将对现成的文化结构、存在方式和生态系统带来“破坏”。这种“破坏”是人类社会进步所必然要付出的一种新陈代谢的代价。因为人类文明已经到了不破坏原有的文化状态就不能再有所进步,因此破坏就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使破坏具有了革命的意义,成为一种文化创新,一种人类实现对于自身不断超越的肯定。
发展文化产业,必然要与其相应的文化生态相关。文化生态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在的文化条件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文明进化过程中,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对不同生存条件下长期适应分化选择结果的一种存在性状况,包括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聚落形式、建筑风格等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许多重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传历史、表演艺术、节庆礼仪等等,都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社群存在的生命线,一旦这样的生命线遭到毁灭性破坏,那么失去的不仅是文化生物链的有机性,而且也使民族的存在失去了全部文化基因的谱系依据。而这恰恰是人类历史上一些民族和文化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时一定要处理好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是要消灭文化物种的多样性,而是要使文化物种的多样性在进化中获得当代形态,并且以这种当代形态获得新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同时也使文化产业本身也成长为文化物种多样性的社会进化的产物,成为积累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的现代手段。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明确指出:“把历史遗存看作人类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他们,并将他们真实的、完整的传下去是我们的共同责任”。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宪章》进一步指出,为阻止“整个世界在扩展或现代化的借口之下,拆毁和不合理不适当重建工程正在给历史遗存带来的损害”,必须要有有效的“立法和行政措施”,有“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保障”。按照国际社会的公认标准,构成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公共和私人工程的威胁;二是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造成的遗产消失的危险;三是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四是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无论是自然文化遗产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发展轨迹的纪录,正是这样的纪录,才使得人类的发展有案可查。同时也正是这样的记录和记忆,构成了我们今天存在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人类种群的差异,就在于他们的文化生态构成的差异。因此文化生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兴衰存亡的重大意义。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许多历史文化遗存一旦被毁,传统纽带一旦被割断,民族的人居环境一旦被破坏,文化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并造成文化基因谱系的断裂,和文化多样性的消失,那么它给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带来的威胁将是极其严重的。
思考四:正确处理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资源是一个与文化生态相关的领域。如果说文化生态主要是对一种文化存在环境的综合性描绘的话,那么文化资源则主要是对所有这些的人类精神文化结晶总和的表达,其中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全部的文化积淀之所在,同时也是解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是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头活水。每当一个民族和国家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它都会从自己文化资源中汲取力量。
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必然涉及到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更多地涉及到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以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资源属于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实行全球资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去消化利用。可是问题并不在于资源共享,而在于对资源内容的解释是否被人为的曲解。美国是一个文化资源稀缺的国家,却率先将内容产业纳入产业化轨道,通过1997年“北美行业分类系统”的颁布,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全球开放式”的文化资源战略,从而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起全球的文化资源供应与保障系统合法化。这不仅消除了美国发展文化产业所需文化资源缺乏的危机,而且使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资源暴露在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掠夺与竞争的压力面前。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必然衍生出文化霸权主义。他们占有的和他们剥夺他人的都是对文化资源内容的解释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8年《世界文化发展报告》对后发国家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这种危险曾明确指出:由于后发国家缺乏对本国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依赖于国际资本实现其文化遗产数字化,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格局中再一次成为文化资源的廉价出口国和文化产品的高价进口国,那么他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对自己文化的解释权,而是整个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发生的变异,从而使一个民族迷失最基本的文化认同感,在文化的根部彻底动摇它存在的依据。前文所举美国对《花木兰》的重新阐释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当今世界,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地获取所需文化资源的状态和能力,我国必须牢牢掌握对于自己文化资源意义阐释的权力,应建立国家文化生态质量评估体系。应该对构成文化生态系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状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尤其是对那些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的资源调查评估。要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增长的评估体系中,逐步改变国民生产总值按GDP统计的方法,在统计过程中应扣除文化资源消耗和文化生态环境恶化的损失。并要建立一种包括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损益统计在内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也就是说应该对文化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损耗,可能给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带来的无法挽回的经济与文化损失给出计量图系,从而在一种直观的数量面前,让人们知道我们所付出的文化资源代价,从指标评估体系上建立国家文化生态与文化资源的安全红线。这应该成为在确定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项重要政策,从而在源头上克服各地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片面强调和追求文化产业在GDP中高增长率的倾向。
综上所述,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拥有这样的态度与热情,这样我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才是积极的,才是开放的,才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