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

2022-04-21 社会 95阅读
刘玉华: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刘玉华: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  杨晓天于海仙  刘玉华,敖汉旗四家子镇林家地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结婚25年来,面对多灾多难的家庭,不气馁、不退却,凭着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和不服输的性格,闯出了一条致富路,营造了一个苦尽甘来、充满温馨滋润的和谐之家。  1982年,豆蔻年华的刘玉华怀着对婚姻、对未来家庭生活的美好憧憬,与丈夫相识、相爱,挽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可爱的儿女呱呱坠地,小家平添了无限的欢乐。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丈夫在小学任教,继而荣升为校长。心满意足的刘玉华乐此不疲地毅然挑起了经营农活、操持家务、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的重担。那年月,人们衡量好日子有个标准,说外头有挣工资的,家中有粮食收入,钱、粮、肉、蛋皆自给有余,衣食无忧。这个三世同堂、六口之家的小日子幸福、和谐,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7月,儿子孙铁鑫突然全身无力并持续高烧不退,经医院诊断,被确诊为白血病。突如其来的变故对这个平静的家庭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刘玉华和丈夫开始了漫漫的求医救子之路。  自古就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之说,在儿子生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婆婆突然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一连串的不幸降落到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频频的打击令家中的顶梁柱刘玉华喘不过气来。但性格刚毅的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和丈夫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又四处借钱给婆婆、儿子求医问药。她坚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治疗的机会。然而,治病花钱绝非小事,丈夫的小教工资与她的院里院外有限的收入,面对巨额开销已是不堪负重,亲戚朋友那里该借的都借了,病人不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丈夫也一筹莫展了。  刘玉华冥思苦想,多方寻找门路,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一个大胆的生产计划在她心中酝酿成熟,终于有一天她向丈夫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搞乳牛繁育养殖。一介书生的丈夫没有更好的主意,惊讶之余表示赞同。刘玉华认真考察了市场,经纪人介绍说,购买一头揣犊乳牛大约需2000元钱,饲养几个月就可以繁殖,一头乳牛可增收1000元。她找到当时林家地乡的妇联主席周秀平,请她帮助协调养牛贷款,周主席也正为刘玉华的窘境而焦急,立即领她来到信用社,自己担保借出1万元贷款交给刘玉华搞养殖。有了资金支持,刘玉华一边托亲戚从外地购进5头乳牛,一边找人盖牛舍,丈夫也是起早贪晚帮她一把。  既要照顾病人,还要发展生产,那三年可真是苦了刘玉华。衣无锦,食无肉,精打细算省下钱给老人、孩子治病。劳神受累,她明显地憔悴了。养殖乳牛需要技术,只有小学文化的刘玉华又重新拿起了书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灯下学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向丈夫和孩子们请教,潜心学习养牛知识,她还经常参加乡妇联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玉华的精心饲养下,5头乳牛增收5000余元,见到效益的她干得更起劲了。她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到2005年,养牛数量增至16头,收入达到1.6万元。  有了钱,她积极给儿子、婆婆治病。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效果明显,刘玉华的赤诚真心感动了上帝,一老一小的病情日渐好转,小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由于治疗及时,半年后,儿子奇迹般地康复了,婆婆的病情也稳定了,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令刘玉华遗憾的是,婆婆因年事已高于今年春季辞世,但老人家是带着满足和微笑走的。  走出困境的刘玉华没有满足现状,2005年下半年,她又瞄准了养猪市场,搞起了产业化养猪项目,年出栏育肥猪100余口,仅养猪一项,年收入近3万余元。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看好,人们都夸她有眼力,今年刘玉华的收入肯定要超过上年。  勤劳能干、孝老爱亲的刘玉华,乡邻们称赞她,组织上奖励她。2006年、2007年她连续两年被乡镇妇联评为“双学双比”女能手,被乡妇联评为“敬老好儿女”。效益、荣誉双丰收的刘玉华,没有忘记那些曾帮助过她的亲戚朋友,更没有忘记那些情同手足的姐妹们,她把几年来积累的养殖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大家,在乡镇妇联的帮助下,她还牵头组建了全村第一个妇女互助养猪小组,姐妹们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饲养方法、防疫知识和市场行情等等。  刘玉华直面困难、永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姐妹们,她敢想敢干、勇于致富的行动时时鞭策着姐妹们,她孝敬老人、呵护子女的真情感染了姐妹们,她们互相学习、发展产业、科学致富蔚然成风。在刘玉华的带领下,姐妹们一路欢歌,向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携手迈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