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来说,尤其是第一次创投稿作者,费尽心力,写完一本书,大凡都有过向出版社邮箱广散书稿,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的经历,或者人家说“先发过来,我看看”,然后就没一点消息,不说用,也不说不用!
在做策划编辑之前,我也是一个作者,这种情况起初我也碰到过,弄得偶非常郁闷:我日,全国的编辑都有眼无珠吗?这么伟大的作品都看不出来?偶从一开始信心满满,然后到垂头丧气,甚至严重怀疑自己稿子水平的地步:一两个编辑有眼无珠,难道全天下编辑都有眼无珠?是不是真不行啊?
不过,我的几本书稿后来都出版了,而且有在台湾香港大陆同时出版的畅销书。说明并不是书稿差。为什么后来投稿容易成功呢?在于我做了一个动作:“颠倒过来想”:编辑需要了解什么,我应该提供哪些资讯,以利于编辑的判断,加速决策的进度?
后来我做了小策划编辑,经常跟作者打交道,更了解到,这样的做法,是多么的重要。太多的作者,太多的稿件,有的甚至就是把稿件投过来,连联系方式都没留。而编辑,白天电话多,会见多,要审稿、改稿,看排版,起草封面文案,有的市场推广还要操心,除非是非常好的稿子,从头到尾能够看完的非常少。
另外,你面临的稿件,各方面的都有,经管类、亲子教育、养生、甚至专业类,编辑虽然知识面广一些,有的分得细一些,但并非这个编辑对所有书稿的竞品市场形势,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了解,在专业方面,有的不如作者。策划编辑容易看出来的是,你的书是否是畅销书的写法,这个书读者群大不大?其它方面其实他并不能完全准确判断。
所以,作者除了“以读者为导向”,运用畅销书的写作技巧,写出畅销书,以外(专业学术著作,以及纯文学作品,有很多好书,其价值自然有人公认,但我这儿不讨论),投稿技巧方面我认为可以改进,这样书稿成功的机率将大增:
一、有关书稿
除了个别老出版社以外,已经不要求投纸质稿,投稿更多的是电子稿。
因为是电子稿,很容易排版印刷,因而,为保护版权计,建议不投整个书稿,而是目录、样章,样章一般两章、创作进度如何、总的字数或预计字数即可。
事实上,即使一开始投整个书稿,也没用,因为没人看完。
如果有出版意向,才给整个书稿。而且给整个书稿时,先问编辑真实姓名,公司名称、电话,并声明你有聊天记录,或有邮件发送记录,你对于所发书稿都有登记,很容易追溯,要求其保证书稿不外流。
这个要求,有职业操守的编辑应该会理解的。(不过,对于正规的大型出版社则不必提此要求,否则,会使人家不高兴的。)
二、关于你的介绍
有的作者非常不注意自我介绍。这是重要部分。因为通过你的自我出版简介,可以了解到你的经验,以及你写此书是凭空编出来的,还是有心得。
不是名家,如果靠书的品质取胜,作者的经历非常重要,有时更是书的市场推广的重要方面。
如果你出版过作品,更请记得写上。如果你同时是培训师,如果是经管及心理励志类书籍,你的得分无疑会提高。
三、关于作品卖点与读者定位
“我只管写,你只管出版、贩卖”,很多作者只管写书,而不管自己的作品有没有卖点,读者群是哪些人?这是初学者常有的误区。
出版社拿到你的作品,会首先衡量这些因素,这本书同类书多不多?是否是竞争的“红海”?在同类书中,这本书是否有卖点,定位是哪些人读,读者群大不大?读者购买力如何?
不说民营出版,就是传统出版社改制后,都为生存、活得更好而努力。出一本肯定赔钱的书,风险大的书,愿意的人你说多不多吧?
所以,作者如果能够写之前了解这些(如何写畅销书,将另外开题目,此处不表,呵呵),写的时候写完之后能够清楚的明白这些,无疑跟出版社的沟通更顺畅,因而,我建议你可以写上读者群的定位,核心读者是哪些,外延读者是哪些?大概统计数据。
跟你同类的书有哪些?你的书在这些书中间有什么卖点?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说,编辑真懒啊?这不是你们往上报选题该做的功课吗?为什么也让作者做?太欺负我辈小作者了,名家你们敢这样吗?
我想说的是,名家不须这样,等你哪天成为名家也不用这样,不过,有很多名家已经形成了这样做的习惯。他们不用这样做,他们却一直在做,他们写书之前为这些问题考虑得非常清楚。
菜鸟和老手,有时分别就在地方。
还有的作者不服气,卖点?难道卖点找不出吗?你们炒作一下,包装作者出名就有卖点啊。
闻听此言,编辑先生只能无语,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四、关于市场推广
有一些不错的作者,他们还会附上名家的推荐,以及市场推广建议。
尤其是某些专业领域的著作,作者有时比出版社的市场策划还清楚,通过哪些媒体渠道,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让读者知晓本书,这是最好的不过的。
因为一本书出版,是否取得成功,或者说卖给想要看的人,是整个的商业计划,这里面就有市场推广的重要部分。
如果内容稍逊,而推广计划好,这个项目也可能成功。
毫无疑问,如果你做了这些工作,书稿成功出版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最后请万万记得写上你的联系方式,手机、QQ、MSN、邮箱,以及版税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