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没有其他什么倒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利他心.有了

2022-08-11 文化 70阅读
念佛往生是否必须发利他菩提心?历代祖师开示汇总如下:
藕益开示原文:《大乘起信论裂网疏》中说:为度众生求生净土,非为自身独出生死。有此菩提弘愿,方是往生正因,不然纵令念佛菩萨,与佛菩萨气分不相契合,不能生净土也。
蕅益《弥陀要解》开示
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请注意,藕益祖师这里提到的菩提愿就是《大乘起信论裂网疏》的相关开示)

藕益祖师:或谓:十恶五逆,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何必平日矻矻称名。
此大不然!经云十恶五逆得往生者,必过去曾种菩提种子。若无菩提种子,何能遇善友?纵遇善友劝发,亦何能顿生信愿、称念洪名耶?故凡修心净业之士,急须荐取妙心,发菩提愿,称念阿弥陀佛,虽不断惑,亦能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乃不可思议法门;十方诸佛;以无量舌,无量音,叹此法门,犹莫能尽。应当谛信而力行之。

达真堪布:上中下三等利他菩提心分类如下:
从心力的角度来讲,菩提心可以分为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像舟子一样的发心和像牧童一样的发心三种。心力就是心的力量,有的人心力大,有的人心力小。
像国王一样的发心。国王的想法是首先自己登上王位,然后再维护手下的臣民。这种发心是自己先获得佛果,然后再救度众生,这叫广大意乐之发心,也被称为如国王式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属于下等。

像舟子一样的发心。舟子就是船夫。意思是自己和船上的游客一起,同时达到彼岸。这种发心是自己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同时到达解脱的彼岸,超出轮回,获得正果。这叫如舟子一样的殊胜智慧的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属于中等。

像牧童一样的发心。牧童把牦牛赶在前面,自己在后面保护牦牛,让牦牛先到目的地,然后自己再到。这种发心是自己不成佛,先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然后自己再成佛。这是最高、最殊胜,无与伦比的发心。这种发心的心力特别大,属于上等。就像地藏王菩萨发的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是这种发心。

印光法师文钞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

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 《印祖文钞》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二十二年)
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净空法师:真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去观察,他对于众生有怜悯心,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也不执著,但你问他,他也说不出来,但他通通做到了,这就是古人说的暗合道妙。一切法都是自性本具的,只要做到真诚、至诚就感通。所以我们不要看不起那些阿公、阿婆,他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听过经,念上半年、一年,人家就能预知时至,不生病,坐着往生,站着往生,道理就在此地,他的心真诚,所以一切法自然具足。能从真实心中做,没有不成就的,那就是菩提心具足了。
蕅益在《弥陀经要解》里跟我们讲“发菩提心”,是其他经论里所没有的;过去历代祖师也没有这种说法。他说,“真正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的创见、发明。他的发明有没有错误?如果我们深入经藏,就体会到蕅益这句话的真实性、可靠性。他一点儿都没有说错,只是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有发现。如果早发现,不知道多少人得度往生。因为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我们可以做到。如是念佛往生,即使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就是法身大士。

净空法师:阿公阿婆的菩提心

「三辈生者,既已悉发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萨乘。故《悲华》云纯是菩萨」。如果说只求自度,没有度众生的念头,这个人去不了的。「若只求自度,不愿度他,则是未发菩提心」,跟菩萨乘不相应。「不发菩提心,即不能往生」,所以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我们对于这些老太婆老阿公就产生怀疑,为什么他念佛能往生?然后我们就晓得,藕益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他没有学过经教,他不懂什么叫菩提心,他真发了,真发了自己不知道。所以那些老太婆老阿公,你去问问,他们在生的时候非常有慈悲心,无论什么人有困苦,他都全心全力去照顾、去帮忙。所以他不是只顾自己的,他能够舍己为人,这就是菩萨心肠,又是真信切愿,他怎么会不往生!所以发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发菩提心,实际上他的心早就发了,所以他一向专念他就能往生。

净宗昙鸾《往生论注》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又其去取旧文,亦有未尽。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且文中多善根,全在发菩提心。而三辈不同,同一发心,正往生要旨,乃反略之,故云未尽。”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
《劝发菩提心文》
念佛而不发大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得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而后期生净土,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
《彻悟文集》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理有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已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弘一法师
《净土法门大意》(一九三二年于十一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李炳南老居士
修净土必须广为人说,只求自了,不能往生。

《闲谈问答录》--索达吉堪布

问:没有菩提心可以往生吗?
答:不可以。
问:那杀牛人在地狱相现前时,猛厉念佛即得往生;打铁人在“叮当”声中念佛,命终也得往生,这怎么解释?
答:你怎么知道杀牛人在猛厉祈祷时未生起菩提心?你凭什么说打铁人在“叮当”声中没有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开示:
对于“往生是否需要菩提心”这一问题,各位法师的也不太相同,比如说净空法师也强调发菩提心,但他老人家认为所谓的菩提心就是清净心,一心专注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菩提心;的法藏法师说我们现在不可能发菩提心,主要就是好好念佛、诚心诚意地念佛,念佛往生以后,有菩提心的人品位最高,是上品上生,但如果没有的话,到了极乐世界可以发菩提心,然后逐渐逐渐地上去。这些说法在佛经里有没有教证我不太清楚,可能是有的,也可能是前辈高僧大德的传承言教。但不管怎么样,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大家在娑婆世界的时候,首先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在念佛、修净土法门时,应该想“我一定要度化众生,这是我在诸佛菩萨面前发下的誓言”。
所以我们修任何一个法呢,必须要具足菩提心的前提下进行。如果你菩提心不具足的话,不管学禅宗也好,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也好,然后修大圆满大手印什么什么密宗也好,那么这些呢都通通的不称为是大乘佛法。没有具足大乘佛法的话,那我们相续当中能不能获得这些功德,大家也可以自己问自己,也应该清楚的。所以我们所谓的大乘佛法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于菩提心。所以我想大家应该一方面为了利益众生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相当重要的。

索达吉堪布:现在有些人说:只要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任何条件都不需要,就足以往生极乐世界。对利根者来说(具备什么条件才算利根者?最起码过去世有菩提心的种子,而且修行的功夫到了相当的境界),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一般来讲,按照佛经的教言,欲往生净土者必须发菩提心。
现在有些人认为: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发菩提心。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无量寿经》中讲得很清楚,不管上、中、下辈往生者,发菩提心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原来我在讲《藏传净土法》时,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汉传佛教认为,不发菩提心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比如某人没有发过菩提心,但他已经往生了。”我当时说:“你怎么知道他不具足菩提心?也许他口中没有说要度化无量的众生,但实际上内心已经具足了菩提心。”因此,以后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希望大家要强调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净土法门毕竟是大乘佛法,既然是大乘佛法,就一定要具足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13、若已具足信心和欲求心,但不发菩提心可否往生?请从不同角度解释。

答:不能往生。虽然《净土教言》中用了大篇幅建立“仅仅依靠信心和希求心也能往生”的观点,但这是从主要方面而言的,并不是说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出离心和菩提心。本论在讲往生四因时也说过:“主要的因素就是忆念阿弥陀佛和渴求往生极乐世界,积累善根与标志着大乘种性的发无上菩提心作为它的辅助因素。”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不可缺少菩提心。

22、有人说净土法门是专求自利及自我解脱的法门,你怎么看?

答:这种说法极不应理。因为往生四因之一就是发菩提心,即为了利益众生而往生极乐世界,倘若菩提心不具足,根本无法真正往生,由此足以说明净土法门根本不是专求自利及自我解脱的法门。

29、经云:“仅以信心、愿力便可往生。”这种说法了义吗?是否一定要生起圣者证悟智慧才可往生呢?请详细。

答:这种说法了义,不一定非要生起圣者证悟智慧才可往生。
假如是不了义的,一是要有所为(必要),二是要有理证的妨害。但是净土经中所讲的“依靠愿力和信心力即能往生”,没有任何的理证妨害。我们在外气已断、内气未断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能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依靠佛的力量和信心的力量,一刹那便可遣除无始以来的业力,当下就具足圣者五根,现前神变神通等无量功德,圆满百千万劫的资粮,这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所致。
就像以咒语加持的种子很快就会成熟一样,不用经历一个阿僧只劫的苦行,以顿超的方式在极快时间内圆满所有的地道功德,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若不承认这一点的话,那些明咒的甚深功德以及佛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幻变力,都应该成为怀疑之处了。

36.仅凭信心及希求心就能往生,对此你是否能生起诚信?

答:请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阐述。

索达吉堪布:现在有些人说:只要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他任何条件都不需要,就足以往生极乐世界。对利根者来说(具备什么条件才算利根者?最起码过去世有菩提心的种子,而且修行的功夫到了相当的境界),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一般来讲,按照佛经的教言,欲往生净土者必须发菩提心。
现在有些人认为: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发菩提心。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无量寿经》中讲得很清楚,不管上、中、下辈往生者,发菩提心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原来我在讲《藏传净土法》时,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汉传佛教认为,不发菩提心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比如某人没有发过菩提心,但他已经往生了。”我当时说:“你怎么知道他不具足菩提心?也许他口中没有说要度化无量的众生,但实际上内心已经具足了菩提心。”因此,以后在弘扬净土法门时,希望大家要强调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净土法门毕竟是大乘佛法,既然是大乘佛法,就一定要具足菩提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