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专任学科教师而言,谈有效教学主要是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内涵而言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要有效果。这是侧重于当下要追求教学基本目标的达成度,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促成学生在基本方法与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能够将当下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第二,课堂教学要有效用。这点则注重学校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促成学生 “以学习求发展”的基本态度上的有效转变,逐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学习基本能力的提高。所以,这更加强调当下学习对后续学习、对激发学习者掌握更多、更深、更广的人类认识工具与认识方法的兴趣和效用。 第三,无论是对学习效果的追求,还是对学习兴趣的追求和学习能力培养,都应建立在确保师生身心健康的条件下,运用较低少的时间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想一想,中小学开设的那些课程,并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内容,某一门课程更加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要为孩子的学习留出足够的自主发展机会和发展精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判定可以理解为:第一,你教出来的学生在各种考试中成绩要比较好;第二,你教出来的学生要愿意去学,快乐地、终身地亲近你的这门课,并能在今后还能不断提高该课程所要求的整体修养与综合能力;第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你的学科教学过程不能消耗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简单形象一点,比如你是抓地方经济的领导干部,那么你既要追求经济GDP又要追求绿色、生态GDP,为了保证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而不能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也不能把经济GDP留给自己,把三废污染留给别人。
这三个评价标准要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首先,课堂教学的有效果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经济GDP上去了,才能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打下基础。
同理,你教育的学生在各类考试中的成绩好了,高中学生才能看到升学的希望,才有持续投入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与可能性。其次,课堂教学的有效用则是根本的目标。仅仅从考试的平均成绩好,能说明本班学生热爱这门学科吗?我看未必。因为老师的个人风范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力很难用量化分析,其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终身向善的信念以及公民素质的培养更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体现出来。同样学习成绩好的两个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对于社会与他人的作用可能判若云泥。目前在考试主导的高中教学中,判定标准有一种简单化和唯一性的趋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走极端了,基础教育教书育人的功能最终可能走向反面去。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就普遍存在机械背诵默写和强化练习检测的做法,这样做虽然能提高平均分,但也不能说明教学很有成效。我看到一些学生把“市场经济”写作“世场经济”,这恐怕还是因为对于学科理论没有真正掌握,而不是一个简单笔误所致。再次,课堂教学的有效率是实现以上两个目标的保证。简单的重复与机械的练习只会导致学生的厌学,缺乏创新精神,而且也极大浪费了这么多孩子的美好青春。难怪病榻上的钱老要发出那个有名的“钱学森之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