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022-03-10 教育 82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合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
  一、“整合”的含义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象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整合不等于混合,混合意味着只是在学校出现了计算机设备,但硬件的增多并不表示“计算机革命”,关键是如何使它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整合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全面结合使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整合强调各种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的事,或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说,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知识、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
  二、“整合”的阶段和要求
  “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方法到组织最终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北京时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刘儒德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首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第二阶段,人们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第三个阶段,人们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第四阶段,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各地、各校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整合”的进程也各不相同,“整合”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就条件好的地方而言,已进入第三、第四阶段,在此想就这两阶段“整合”的要求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融于各学科教学中,不是简单的形式的变化,它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教师由原来处于教学中心位置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则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接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和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使教学方式由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和实践能力。教学模式也由符合工业时代人才标准的单纯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为特征的劳动程度高、效率低、科技含量低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依托网络和多媒体的、开放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过程之后,使教学手段在传统的书本、粉笔和黑板的基础上,发展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随着个人、家庭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化发展将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步形成一个网络化教育体系和开放式教育环境。
  在信息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生产力的教育工具要素,将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生产力的水平。改革不适应教育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教育关系,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一发展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从宏观上看,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从微观上看,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整合”的理论依据和模式
  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
  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问题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问题呈现出之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主动地获取相关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性。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四、整合面临的问题和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目前,普遍面临着三大问题。
  1、教师手中没有合适的软件资源,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和工具平台,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老师自制,又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2、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因教师和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阻碍。
  3、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整合的终极目的,这更是有待探索的重大问题。
  面临这些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更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一使命。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围绕上述面临的问题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软件方面: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教育平台。信息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被使用,使用越多,越有价值。信息体系的社会化程度高,信息才有更多的被使用的可能,信息才越有价值。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软件的开发者必须通晓有关的科学知识;必须通晓教育
  教学规律和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必须通晓国家教委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须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经费。更重要的要将这五个“必须”融为一体,发挥好它们的整体功能。这决不是个别单位、个别地区和少数几个人所能做到的。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通过宏观调控,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团体仗,建设全国一流的网络教育平台和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软件。
  2、教师是关键。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关键靠教师。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学习。
  (1)、要转变观念,要有锐意改革的决心,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和潜能,调整和改善自身的智能结构,务必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2)、有关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师资培训应包括三方面: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老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主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同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制作一些课件。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对老师学科修养的培训,引导和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进一步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整合”问题。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美国英特公司创立的英特尔未来教育等。我们应开辟多种渠道,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深入研究我国教育体制和特点,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的路子。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