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的校园文化

2020-10-29 教育 92阅读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大力加强科研培训。2009年7月6日邀请了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处副处长杨仁厚教授、贵州大学马列部杜凯教授来学院举办了科研培训讲座。
2009年,学院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共有17项科研课题获得立项。其中,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项,教育厅辅导员项目1项。
2010年,学院又有2名青年教师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获得立项。特别强调的是,这是科技学院教师第一次成功申报省社科青年项目、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教育厅辅导员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实现了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零的突破”。
2010年5月10日邀请了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教授、人文社会科处处长洪名勇教授、人文社会科处副处长杨仁厚教授来学院举办科研培训讲座,并提供相关科研项目申报的咨询服务。同时,学院及时向教师通报各种科研文件和信息,积极组织和动员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方面多渠道地为教师从事科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2006年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获贵阳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3月,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舒勇同学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荣获一等奖,3人获全省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8人获全省Flash创作设计大赛、英语专业黄宗策同学包揽全省网页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1人获全省暑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 村”主题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社团“贵州大学Internet发展中心”获贵州省优秀社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团委获贵州省“春晖行动”先进团组织等。
2010年7月,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荣誉称号。
2010年荣获“全国‘十一五’教学科研先进集体”、“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2012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自集中组建以来,努力以创新的思路、规范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开展工作,本着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努力打造一专多能、一专多证,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一流,适应能力抢眼的应用型人才。注重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经过艰苦努力,在教学、学生、管理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学生学习成绩优良。学院通过为学生补基础、开设学习论坛、加强教学检查和指导、规范考试等各种手段,着重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2003年以来, 先后有2400余人次获学校奖学金,近30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900余人次获校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体积极分子”荣誉称号,600余人次获校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表彰,约500余人次通过国家公共外语四、六级考试,其中2002年级学生过级率达38%,并输送了20余位同学到西南政法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06年,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78.16%。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改善。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通过抓军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抓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抓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改善。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创设的“博雅”系列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学生在军训及校内外活动中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管理推陈出新。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在继承贵州大学良好管理的同时,十分注重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推陈出新,先后出台了《科技学院党政联系会议议事规则》、《科技学院班主任工作暂行办法》、《科技学院文明宿舍建设条例》、《科技学院德智体综合测评办法》、《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辅导员辅导员例会制度》等一系列办法条例,推行了辅导员值周制、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沟通制度,以及导生制等一系列制度,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初步形成规范化、创新性管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