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鲁版外国文学史课后答案?

2020-05-03 文化 88阅读
什么是“荷马问题”? 答:“荷马问题”的核心是诗史的作者和形成问题。数千年来一般都认为“荷马史诗”是“荷马”所写,但是自古希腊时期就有人对其作者进行怀疑。到现在基本否定作者是“荷马”的说法,认为这不书并不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多人完成的。 简述《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答:《俄狄浦斯王》展示的是人与命运的冲突。在索福克勒斯看来,俄狄浦斯为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值得肯定和歌颂的。然而,他的抗争却归于失败,命运使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了罪人。因此,他对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这种对与命运抗争的英雄的肯定和在客观上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正是雅典奴隶主政治由盛及衰时期民主派意识的特点。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雅典的自由民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危机感到惶惑与无能为力,表现出强烈的悲愤情绪。 简析《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 答:《堂·吉诃德》是一部反封建的杰作。它以深刻的内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讽刺,抨击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生动地表现出骑士的长矛、甲胄已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事实上,小说问世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就销声匿迹了。 小说为后人提供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广阔画面,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骄奢淫逸,官僚衙门的贪污纳贿,反映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小说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借鉴。全书中虽然只写了两个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但以他们的游侠经历为线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堂·吉诃德以其脱离实际、盲目蛮干的性格特征而成为这类人物的代名词,但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又令人感动,有值得肯定的可贵品质。他和桑丘都不是类型化的人物。 简析海明威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海明威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作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的思想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青年时期,他怀着满腔热情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战争给他的身体、心理、精神和感情留下了严重的创伤,使他感到理想的幻灭。他厌恶战争,却又无力制止战争,看不见希望,却又不愿放弃希望。这便是他创作“迷惘的一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基础。《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就表现出他的“迷惘”。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时期,海明威重新焕发战斗精神奔赴反法西斯斗争第一线。前期的忧郁、迷惘有所克服。他分清了战争的性质,以勇敢的态度面对死亡。《丧钟为谁而鸣》正是这种转变在文学上的反映。在紧接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但他看不见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信奉个人英雄主义,因而对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持悲观看法。到50年代,海明威遭受多种疾病折磨,精神抑郁。他把人生看做.一场孤独的、精神的决斗,认为决斗的结果虽然免不了失败,但应该勇敢地面对失败。他的思想情绪直接反映在他晚年的杰作《老人与海》中。 简析《十日谈》作为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答:薄伽丘的《十日谈》故事来源不一,有的取材于历史事件,有的取材于民间文学,有的借鉴东方故事,有的是作家的创造。作家以人文主义思想对这些故事进行再创造,从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认为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作者把爱情看作是人的一种重要而自然的高尚情感,人人都有权利享受爱情。他歌颂爱情的力量,能使愚者变得聪明;他赞美至死不渝的爱,真正的爱情能够冲破一切封建的罗网;他反对门当户对和包办婚姻,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特别是《第四天故事第一》中的男女主人公纪斯卡和骑思梦达的爱情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第二,讽刺、揭露和批判了教会与封建君臣的虚伪、狡诈和愚蠢。作者以辛辣的笔调大胆地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撕破了教会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的种种罪恶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第三,赞美妇女才能,宣传男女平等。作者认为妇女既不是圣母,也不是魔鬼,而是与男人一样有个性、有能力、有智慧的活人,体现了对妇女人格的尊重。 简述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 答:托尔斯泰的创作有鲜明的特征:第一,主题思想严肃深沉。多用自传体手法表现作者对道德、宗教、社会、人生归宿问题的探索。第二,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更高的水平上更充分地挖掘了文学的真实性。他从一开始就把真实奉为自己的创作原则。他在创作中摒弃一切偶然的和幻想的因素,一切都是严格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不加粉饰地、如实地反映出来。第三,对现实主义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大大地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他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第四,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他注意写具有多方面性格的人物,而不写单一化性格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即使是他最喜爱的主人公,他也不美化他们,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写出他们身上的某种缺点,从不把人物性格绝对化。第五,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注意细节描写与人物肖像的刻画;重视语言的鲜明、准确,尤其是朴素;他笔下的自然风景真实、准确、富有生命力,是影响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简述《死魂灵》的思想意义。 答:《死魂灵》可以说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农奴主阶级衰亡的历史。其价值不仅在于它通过对百病缠身的封建贵族农奴主形象的描写和揭示了专制农奴制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还在于它形象的描写了带着血腥走上新兴社会舞台的资产阶级,并且对这个阶级的与生俱来的掠夺性和对金钱的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作家的揭露和批判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写和抽象的分析上,而是塑造出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艺术典型,并且细致地描绘出这些典型生活的社会环境。 你是如何理解唐吉诃德形象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的? 答:唐吉诃德的形象不是单面的,而是多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堂吉诃德从入迷到清醒的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始终如一的,《堂·吉诃德》这一成就给后世文学影响较大。 简述《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答:用辩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浮士德是灵与肉的对立统一,梅非斯特作恶造善的对立统一。矛盾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群像。天帝与魔鬼是理性与情欲的对比;浮士德与梅非斯特是人类与魔鬼的对比。浮士德与玛加蕾特是知识者与自然人的对比。 简析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深刻内涵。 答:①“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莫测高深; ②作为一条军规,它是强制性的;它运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在似是而非中包藏着祸心; ③它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是现代西方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综上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指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隐喻了一种悖论般的荒谬处境,作为一个生存的总体隐喻它直接指向当代世界的生存现状,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象征了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谁也看不到,但却无所不在的统治。 20世纪欧美现代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该时期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反映复杂的阶级和经济关系、反映弱小者的苦难和建设新生活的历程、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呼吁人类和平、支持弱小民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时期的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注意挖掘物质对精神的重压,以及随着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丧失而来的悲观厌世、空虚无聊、失落无依之感,尤其注重写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艺术上,该时期的作家仍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但也吸收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荒诞、意识流、多层次立体交叉结构等,并从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凡是成就突出的作家,往往是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在一起的。 简述超现实主义文学。 答:①一战之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派别,其追随者几乎遍及全球,代表作家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科克托等; ②超现实主义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在思想上、艺术上奉行典型的虚无主义态度; ③他们要在一切美学和道德之外表达思想,把下意识作为作的主要来源,着重描写梦境、幻觉、本 能、呓语、歇斯底里; ④该派致力于把自己的头脑从日常的词汇和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行自动写作法,将头脑中闪现的只言片语和破碎随意拼凑,胡乱组合,其创作主张与文学实践影响了包括二战之后的现代主义文学。 ……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