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剧为何受欢迎
女性是电视肥皂剧节目的受众主体,这已经得到多次研究证实。从节目创作者的意图来看,这也是适得其所的。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电视传播业刚刚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受众群更为普遍和广泛的晚间黄金时段。而白天时段的潜在受众群相对单一。她们是一些“孤独的家庭主妇”,属于工薪阶层,很少有机会升迁。他们的广告价值一开始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保洁公司(P&G)率先介入这个领域,白天时段的频道价值才开始得到开发。
保洁公司不仅以赞助和广告的方式涉足肥皂剧,还自己制作电视肥皂剧节目供电视网播出。这对于商业体制下的美国电视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节目要想成功,必须符合受众的需求特点。它必须适应受众边做家务边看电视的行为特点,还要满足受众对节目内容和风格的偏好。从制作和播出的流程上看也是这样。肥皂剧剧组首先要拿出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由电视台的负责人决定是否可用。然后剧组要制作出一两集样片,在合适的时候先试播。一旦收视表现不错,电视台就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固定时间安排播出。肥皂剧就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然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电视肥皂剧居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运作模式也得到了实践的肯定。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饱受精英人士批评的“粗俗”节目会如此受欢迎呢?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观点,诸如:逃避说、宣泄说、闲谈说、身份认同说等等。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女性观众收看电视肥皂剧确实获得了某些“满足”。而肥皂剧的一些制作和传播技巧也使它很容易进入受众的生活。
一、 肥皂剧“进入”门槛较低是其获得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内容上看,肥皂剧叙说的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件和情况,这些内容是女性观众比较容易接受的话题,她们不需要什么专门的知识就可以欣赏和理解。沙拉.理查德认为,肥皂剧最重要的是反映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和他们的问题,无论大小,这才是它得以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加冕街”就是一个例子,它关注内陆小城曼彻斯特一条街道的工薪阶层生活。
从收看的方便性来说,白天时段是家庭主妇们自主支配的时间,没有人和自己争夺遥控器。一边做家务一边收看肥皂剧可以达到两不耽误,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作息搭配。另外,肥皂剧固定在一周每天的某个时段播出,这个时间点的设定和她们的作息时间表高度吻合,便于记忆和形成习惯。牛津大学的彼德﹒克莱(Peter Collett)的实验研究发现,看电视是一个非强迫性的过程,它容许观众同时干其它的事情。如前所述,这是肥皂剧中心于说话而不是动作的特点。或许,收看肥皂剧只是为了获得布伦斯顿(Brunsdon)所说的“仪式快感”。
二、 认同感是肥皂剧吸引女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肥皂剧的认同感包括几个方面:自我认同、环境认同和角色认同。肥皂剧中描述的生活和观众的现实生活很相似,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身份不受重视,她们却在电视肥皂剧中找到了自我。沙拉.理查德发现,基于个体自身的经验,观众经常用角色的行为来判断类似情景下自己的行为。比如,对剧中人背着未婚妻而向别的女孩子献殷勤的行为表示鄙弃,观众会立即表示对这个未婚妻的同情。
肥皂剧大量处理当下事务,给观众提供了对本地的认同感。比如本地街区刚刚发生的事件肥皂剧能够在当天或者随后的节目中予以反映。“我们的生活”成为观众对肥皂剧的一种收视期盼。另一方面,很多观众因为把自己看成独特的角色或者和剧中的角色建立起联系而感到高兴。剧中人物代表了自己,而观众自己也仿佛身在剧中一样。这种认同感给观众带来很多乐趣,更容易成为她们交流的话题。
三、 高参与性也是肥皂剧获得女性青睐的重要原因。
肥皂剧的一大特点是,剧中充满絮絮叨叨的闲谈拉呱,所谈论的内容也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情。通常意义上讲,男性不太喜欢这样的内容和方式。但是这恰恰是女性的习惯或者偏好。肥皂剧充分利用了这一点,是节目成为女性受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很熟悉话题,女性观众的参与积极性几乎贯穿了收看肥皂剧的整个过程以及随后的时间。肥皂剧的故事结构是“傻瓜式”的,观众不需要挖空心思冥思苦想,她们只要按照一般的生活经验和推理逻辑就可以参与进去。而看完节目之后,肥皂剧仍然可以成为她们之间相互交流的话题。这种现象被菲斯克称之为“第三文本”(tertiary text)。
布朗认为,肥皂剧就是设计成让人来谈论的,因为观众必须将集与集之间的空隙补上。肥皂剧提供了一个针对尴尬情形进行讨论的基点,这种情形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它使得观众能够在故意制造出来的世界中放纵自己的幻想。看到剧中女性表达自己的情感观众们得到快乐的反应,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谈论角色,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是无害的。 肥皂剧开放性的文本似乎也为观众的参与敞开了大门:故事永无结局,观众可以无尽享受预测的乐趣。图宾根肥皂剧研究项目(“Tubingen Soap Opera Project”)发现,观众们还意识到肥皂剧的“推定性”,并从自己的推理中得到很多乐趣。 肥皂剧可以让女性观众得到情感上的宣泄和放松。
肥皂剧的目标观众是女性,它以家庭生活为中心,闲谈使得节目既舒服又对各个年龄层、社会阶层的妇女具有吸引力。肥皂剧的娱乐和放松功能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多萝西.霍布森(Dorothy Hobson)对60年代早期BBC播出的英国肥皂剧“十字路口”的研究发现,获得娱乐是肥皂剧观众乐此不疲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这个结论在70年代得到罗纳德.康佩斯的支持。
布朗(Brown)认为,肥皂剧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宣泄愤怒的出口。男人在剧中稳定地占据一家之长的位置,他们的形象是强有力的。妇女们乐于看到男人的苦苦挣扎,以及他们的权威被削弱。根据妇女不平等理论,肥皂剧是女人力量的源泉,因为“它帮助女人试探自己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挑战社会规范”
肥皂剧势力的扩张:成年男性和未成年人
就像利文斯通所说的,肥皂剧的确将女性视为最主要的观众对象。进一步研究这个节目类型的历史发现,自从肥皂剧第一次被肥皂粉厂家赞助后,这类节目就在促进女性观众群的形成。女性成为观众主宰意味着人们认为女性成天呆在家里观看这个节目,她们也是赞助商产品的主要消费者。
人们提出很多理论解释为什么男人不喜欢看肥皂剧。肥皂剧是女人的世界:表现的是室内场景、女性情感,男人本来就不喜欢这些。利文斯通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肥皂剧传统上是女性节目类型。节目呈连续状态,情节的结果无法预测。男性喜欢戏剧性的紧张和释放,不会喜欢肥皂剧的这种方式。
但是,肥皂剧已经不安于现状,它在不断突破自己的领地。男性和青少年是最大的目标。比如安娜﹒凯瑟琳﹒普赖斯科特(Anna Catherine Prescott)等人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制作的《邻居》(Neighbours)是一部白天播出的肥皂剧,而它的确吸引了男性观众的目光。前面的文章也提到,现在,肥皂剧已经不再局限于白天时段播出,实际的受众中男性的比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中等偏上水平。
那么为什么还有小部分男性观看肥皂剧,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满足呢?
麦奎尔认为人们看电视是为了获得信息、个性认同、社会整合和娱乐。对于男性观众而言,他们收看肥皂剧的最大满足是什么呢?安娜﹒凯瑟琳﹒普赖斯科特的调查发现,男性观众观看肥皂剧的最大目的是娱乐。其第二个目的是社会整合,男性观众倾向于将肥皂剧个看作人和社会互动的基础和起点。这一点与女性观众不同,女性将社会整合作为第一大因素。
肥皂剧的未成年观众
受众调查显示,肥皂剧的观众群中有不少未成年人。他们为什么喜欢看肥皂剧,肥皂剧对她们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成为一些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路易斯﹒萨菲尔(Louise Saffhill)为此作过专门的研究。结果发现,11岁到16岁的青少年中,一半以上的人看过不止一部肥皂剧。这说明肥皂剧已经深入到这个年龄层人群之中。不过,基本上不是特意收看肥皂剧的,他们只是因为无事可做才看肥皂剧的。而这些青少年也不忌讳和别人谈论肥皂剧。对于肥皂剧是否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年龄越大,越不认为肥皂剧代表了真实生活。
调查收看肥皂剧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年龄越大越觉得没意思,他们看肥皂剧无非是打发时间。有些故事情节受到嘲笑,观众认为“不真实”和“太明显”。肥皂剧中表现得日常事件过分夸张或者不合比例也会受到嘲笑。总的看来,她们被深深卷进肥皂剧中,但是她们还没有达到对肥皂剧上瘾的程度。
一些思考
肥皂剧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操作的典型。可以说,没有肥皂粉生产商的赞助和推动也就不会出现肥皂剧这么个怪东西,以至于到现在连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肥皂剧到底是什么样,更不可能说明白它应该是什么样。我们首先应该把它放在电视剧的大范围里来考察。但是肥皂剧这个概念毕竟在欧美等国存在了很久,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需要弄清楚它的一些独特的个性,它和一般的电视连续剧不同的地方。
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它叙事的共时性,一是演员和角色身分的等同性。这两点使得肥皂剧具备了和其他电视连续剧相区别的特质。由于肥皂剧单集制作周期非常短,它在艺术水平上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低成本、快制作是它的优势。国内现在每年电视剧的库存量很大,很多电视剧根本没有上线的机会。是不是观众对于电视剧的需求已经饱和了?情况恐怕不是这么简单。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机制是否存在问题值得思考